(十三)真假诏书(2 / 2)

为了配合郭威演戏,王峻一把夺过诏书,撕得粉碎。如此一来,物证被销毁了,再也没有人能分辨真伪了。

我们为国守边关,为国保家园,皇帝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吃了疯牛,得疯牛病了吗?将士们发出阵阵怒吼。

想想你们的前身是什么?你们的前身是魏博军,让无数帝王和藩镇心惊肉跳的军队。不过我很仁慈,不忍心拔刀,你们都走吧,走的越远越好。所有的罪名,我一个人承担。

这里是我自己的家,我们哪里也不去。你是我们的领导,要为我们做主。

只要你们听我的,我就为你们做主。小皇帝昏庸无道,我带你们回京师跟他讲讲道理。

王峻怕天雄军不会真心真意卖命,为了深度捆绑,于是承诺抢劫一旬,一旬就是十天。

开封是天子脚下,最富庶的地方,遍地都是黄金,到处皆是白银。能够抢劫十天,还不大发横财?这时的三军将士已经把仇恨抛到九霄云外了,眼里只有数之不尽的金银财宝,甚至比郭威本人更加心急火燎。

虽然要造反,但是不能明说出来,否则在道义上就被动了。郭威打起‘清君侧’的旗号,带领天雄军将士,浩浩荡荡南下。皇帝身边出了奸臣小人,要把他揪出来,狠狠批斗。

郭威留下柴荣镇守邺都,让王朴辅佐他,自己则带领大部分将士南下。临走之前告诉柴荣,一定要守住邺都,因为这是唯一的退路了。如果失去邺都,连退路都没有了,就将一无所有。柴荣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坚定的点了点头。告诉郭威,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不要担心邺都。

经过镇宁军的防区,李洪义不敢阻拦,立即放行。他虽然是李业的亲哥哥,但是为人谨慎稳重,比李业这个纨绔子弟懂事多了。王殷做的更加彻底,干脆加入造反的队伍,成了郭威的得力干将。

郭威起兵的消息传回京师,刘承祐却没有惊慌失措。皇帝就是皇帝,果然气度不凡,临危不乱。既然郭威已经出牌,岂有不跟的道理。

他做了以下几件事,为了帮郭威坚定造反到底的信念,屠杀了他全家,满门抄斩。他的夫人、儿子郭侗、意哥,还有女儿。柴荣的夫人,儿子宜哥,甚至襁褓中的孩子都死于非命。紧接着又下诏,令各地节度使勤王救驾。如果各路诸侯齐聚京师,天雄军再骁勇善战,也只是毛毛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静静地等待郭威自投罗网。

郭威起兵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就连深居简出的李太后也知道了。

皇帝最近干了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和宰相商量过了吗?你把郭家杀的鸡犬不留,刀法挺好的啊!郭威是你爸的铁杆粉丝,很早就跟着你爸混江湖了,跟咱们刘家还是有些感情的。这件事确实是你不对,赶快给郭威道个歉,然后他的家人都按工伤死亡的最高标准赔偿。我再从中调停调停,大致没有什么问题。

李太后的这段话比较中肯,也是解决误会的唯一途径,但是刘承祐却觉得忠言逆耳。

要我给郭威赔礼道歉,门都没有。郭威是叛贼,人人得而诛之。我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他自投罗网。

郭威是条大鱼,只怕你的鱼网太小了,网不住他。

刘承祐见李太后叽叽歪歪,没完没了,吼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后宫不得干政。他或许忘了,要不是当初母亲劝谏,父亲也不会轻而易举夺取天下。这个刚愎自用、忤逆不孝的家伙,简直欠抽。

李太后不是武则天,无法跨越这个千年古训,叹息一声,默默回到后宫。

郭威进军的速度极快,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十六日从澶州出发,二十日就到了京师附近。

刘承祐依然稳如泰山,因为最倚重最得力的臣子慕容彦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慕容彦超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兄弟,某种意义上说,算是刘承祐的叔叔。有这个叔叔保驾,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虽然不担心,但是有些发愁。按照惯例,开战之前要预付工资。没有真金白银,士兵们才不会给你卖命。可是苏逢吉把国库当成自己家的钱库,一分钱都舍不得拿出来给将士们发工资。

李业可不干了,郭威喊出‘清君侧’的口号,我就是他说的那个君侧。你不拿钱出来赏赐将士,分明就是过河拆桥。听到李业这番话,苏逢吉想起了从前两人甜蜜的时光,无可奈何,只得掏空国库,赏赐禁军以及勤王的地方兵。由于家底不足,就是嫡系禁军也只得到区区几吊铜钱。

就这点钱,还不够塞牙齿缝,居然想要我们卖命,简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