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当朝勋贵?39(1 / 2)

众人走过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山下,一个偌大的五进五出的庭院便坐落在眼前。

在大宋院落规制之中,“进”和后世房子的“进深”意思相近。

一般而言,王公贵胄或世家大族的府邸基本都是坐北朝南,以中轴从而对称左右。

沿着正大门往里走到府邸后墙为止,每进一层便是一个院落,每个院落就是“一进”。

“进”的数目决定了房子面积的大小,越多越能体现门第门大户的尊贵大气。

因而大宋的庭院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甚至七进的规制区分,“进”越多,则代表庭院的规模越大,也则代表主人地位礼序等级越高。

整个庭院四周都被郁郁葱葱的花草所环绕,正大门的高悬着一块牌匾,上书“鸣琴居”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赵瑗望着这个错落有致并且颇有格调的庭院,从内心便非常喜欢这座院子。

他朝李裕文使了使眼色,对方心领神会的对着看门的阍人走去。

“敢问阍官,俺家小爷途经此地,口渴难耐,想要借口水喝,还请周全一二。”

李裕文较为恭敬的对着看门人说着,不敢轻言怠慢,说完从袖中取出两枚铜钱牌。

大宋南渡之后,大肆发行铜铁铅三类钱牌。

其中铜钱牌最为值钱,一般面值为贰佰文、叁佰文、伍百文。

李裕文非常熟知民间规矩,接人待物都非常娴熟,举手投足间都透着精明世故。

对方一看便知是两枚五百文的钱牌,既然出手如此阔绰,想也没想便收了下来。

“还请爷稍后,俺去禀告管家。”

阍人看到李裕文以及身后的几位衣着打扮并不普通,并且还有将爷跟随,一看就知道身份非富即贵。

既然又是钱财开道,又不是一般人物,看门的阍人也就不会刁难。

不一会,一个管家模样的老者走到正门口,看到赵瑗一众人的阵势和衣着打扮,心中便是一惊。

管家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然后走上前来,想要询问他们的来意。

赵瑗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衫,外着了一身宝蓝色滚翠蓝边的锦衣,衣角用金丝线绣着祥云图案,一看便知是上好的苏绣。

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美玉的腰带,更显得他贵气逼人。

并且相貌俊朗,剑眉星目,眼神中透着坚毅和果敢。

管家看到他,心中暗自感叹:好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举止不凡,气质高雅,必定不是普通人家的公子哥儿。

望着赵瑗身后跟着一名武官,身着锦衣,腰挎手刀,神情一脸的严肃。

不远处还有一队兵马护卫,他们身穿铠甲,手持长刀,威风凛凛。

管家心中暗想:这位公子哥儿究竟是什么身份?他究竟有什么目的?为何会带着如此庞大的阵势和随从来到此地?

一想到这,管家加快了脚步走了过来。

“见过老管家,多有叨扰,还望见谅!”李裕文见管家出来,连忙迎了上去。

“不知几位爷从何而来,有何贵干?”管家恭恭敬敬的问道。

“俺家公子爷赏游至此,见到贵府庭院气派,正巧口干舌燥,想要叨扰一二,有劳管家老伯费心。”

李裕文并没有用商量的口气,虽然语气并不强硬,但言辞之中透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一旁的赵瑗对李裕文的这套说辞和做法颇为欣赏,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技巧。

一般而言,深宅大院的看门人最不好打交道,但凡不相识的人,根本不会理会那么多。

因而很多人因为看门人的不识相,连第一道门都进不去。

好在李裕文用钱财和好言开道,便能顺利的打开第一关。

可是到了管家层面,无论是认知还是经历都高出不少,往往会打量对方的身份和背景,反而不用太客气。

毕竟管家要顾忌的比看门人要多得多,各自职责也完全不同。

这便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哲理之所在。

“既然如此,几位爷里面请。只是主家不常住于此,老儿不便带着进内院,只得是前院正厅恭迎诸位,还请见谅。”

管家并没有太多的迟疑,临安行在本来就只有这么大,这公子爷和家主认识也说不定。

因此他不敢怠慢,做出一副笑脸相迎的姿态在前面带路。

赵瑗目不斜视的跟在管家的身后,一方圆融大方的影壁便映入眼帘。

大门前绿植娴静雅致,一派静美。

庭院之中景致优美,迤逦迷人,绿植、奇石、秀水等多种庭院装饰,倒也布置得美轮美奂。

庭院内随处可见的绿植盆栽、假石小景等,映衬着满屋的流光,满园的灿烂。

足以见主人对于院落的用心布置,处处都彰显着格调之美,隽永而高雅。

府内亭台楼阁,山明水秀,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美轮美奂,令人眼花缭乱。 府邸之中,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宽敞的庭院,地面上铺着青石板,平整光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