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一荣俱荣38(1 / 2)

赵瑗从小便知道李裕文在宫中的许多事情,经常偷偷的和宫中小太监赌钱,并且每次赢了都会退还一二,赌品人品俱佳。

并且还经常给小宫女看看手相,摸摸骨,顺便算算前程。

借着一些吉利话,让那些在宫中艰难度日的宫女们看到希望。

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品和伎俩,才让他在宫中狐朋狗友甚多,从而消息颇为灵通。

“这小子倒也蛮像金庸小说鹿鼎记里的韦小宝。”

在赵瑗看来,从李裕文的为人处世和身世经历,倒也和韦小宝颇为相似。

心中也不禁拿起他和韦小宝相比较起来,细细一想也还确实有些相同之处。

“国公爷,何为凡尔赛?”

王顺瞪大眼睛和李裕文俩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国公爷嘴里蹦出的新词是什么意思。

面对着二人的疑虑,赵瑗又是一阵无语。

“啊……,乃是番邦一座城池。吾借着这个意思骂这厮有些自鸣得意。”

赵瑗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便也只能顺着这个话往下说。

赵瑗口气的转变,让三人之间的交谈变得愈发亲热和真诚。

也让王顺明白国公爷释放出来的诚意,并没有那么高高在上的端着,而是刻意的体现出相互之间的亲近感。

“顺哥,这个什么番邦的凡尔赛汝听过吗?”

李裕文到底是玲珑剔透之人,见王顺已经向赵瑗表了忠心,那么自己对他的称呼也就变得非常亲昵,便把平日口中称呼的王指挥直接改为顺哥。

这个称呼一出,瞬间再次拉近了几人之间的距离。

要知道李裕文作为国公爷身边的内侍,言行止举之间都算是代表着赵瑗。

“哦!李内官如此一问,这倒是未曾听说,没想到这番邦城池竟然还有如此深意。国公爷真可谓见多识广。”

李裕文的一声顺哥,让王顺心中一凛,心想着这个内官倒真是个绝顶聪明之人。

看到赵瑗和自己已经推心置腹,也就跟着称兄道弟起来。

他下意识的摸了摸脑袋,对于凡尔赛这个词也是似懂非懂的说道。

“如若顺哥不嫌弃俺是个残缺之人,私底下称呼小名板凳即可。叫什么李内官太见外。”

李裕文心中明白,自己虽说是皇子身边的近侍,但在武将眼中并不算什么人物。

只不过王顺与自己较为亲近,并不太计较,因而俩人相处颇为融洽。

正是有了这份融洽,才能够更好的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只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的为国公爷排忧解难。

这便是李裕文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他与赵瑗本就是一荣俱荣的组合,只不过他们希望这个组合把王顺也给添加进来。

“板凳?这名字倒是有些意思,莫不是……”

王顺也并不客气,俩人今后注定要常伴在国公爷左右,那么自然也是要如同兄弟一般。

只是对于板凳这个小名,倒是让他联想到了什么。

“牌九!”

俩人异口同声的说了出来。

牌九本就是起源于大宋的一种赌博之术,类似于后世的骨牌。

牌九较之于投掷骰子更为多变和有趣,因此颇为受到民间欢迎。

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对于牌九的热爱都是非常的执着。

这也是李裕文能够在宫中游刃有余的原因之所在。

“哈哈哈,看来顺哥也是同道中人吧。当年俺爹爹推牌九拿牌总是拿板凳最多,因而给俺取了小名就叫板凳。”

牌九的玩法便是首先将牌背面向上,进行洗牌,随后两张一叠,共砌十六叠,排成整齐的一列,方便后面发牌。

最大的牌面便是至尊宝,其次便是双天、双地、双人、双和。

双板凳也就是李裕文口中的板凳牌,在牌九当中的牌面是第八大。

李裕文对于自己的这个小名倒是非常认同,一说起板凳这个名字竟有些得意洋洋。

“以往在军中见那些老兵玩过,偶尔也玩上几把,倒是不精。”

王顺十六岁从军,虽然父亲为高阶武将,但也是要从大头兵当起,自然对于军中的诸多陋习非常了解。

但凡军中的老兵,个个都是闯过鬼门关的人。

他们经历过枪林弹雨、生死离别,每一次的战斗都像是在与死神擦肩而过。

深知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因此更加珍惜每一个今朝。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对于这些老兵来说,就像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惧的释放。

他们知道,明天可能会有更加激烈的战斗,也可能会是自己生命的终点。

因此选择在今天尽情享受,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抛在脑后。

在军中,吃喝嫖赌自然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这些老兵们经历过太多的杀戮和血腥,他们需要一些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恐惧。 而吃喝嫖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