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绝无二心37(1 / 2)

面对着李裕文突然的提问,赵瑗一时竟也不知道如何解答。

殊不知赵瑗一高兴就会有些忘乎所以的说些现代词,自然也就让他们有些难以理解。

“啊,这,老铁就是老朋友的意思。”

赵瑗闪烁其词的说道,从而得以化解尴尬。

“如此说来,奴婢和王指挥也算是老铁。”

李裕文说完望了望王顺,他明白国公爷非常器重这个殿前司的班直指挥,将来必定会得到重用。

他觉得自己处好和王顺的关系,便是对国公爷最大的帮助,因而短短的数日之间俩人的私交便已经处的非常不错。

“国公爷身边的内官自然差不了!臣觉得如若将来王府选拔侍卫,只怕整个殿前司兵士都会挤破脑袋想要进来。”

经过一段时日,王顺觉得跟着赵瑗让自己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不过是在班直侍卫值守,除此之外跟外界并没有太多的接触。

然而此时不但能够时常见到韩世忠这样的重臣,还能经常聆听赵瑗不同寻常的见解。

不过追随在赵瑗身边短短的一些时光,让王顺感觉不但国公爷是个干大事的人,连带自己也跟着做了不少大事。

对于武将而言,怕的便是浑浑噩噩的安然度日,最为看重的还是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

“其实吾想在这凤凰山寻个府邸除了远离朝堂纷争,还有个更为重要的目的。”

赵瑗听到王顺的这个话,想想其实也非常有道理。

自己能够凭借一己之力保下岳飞,那么想必军中将士无不感恩戴德。

因为救下来的不单单是一个岳飞,而是所有军中将士们的北伐梦。

岳飞无疑是北伐旗帜性的人物,诛杀岳飞则代表北伐国策将被彻底束之高阁。

因而赵瑗的这一功绩,不但成全了岳飞,也成全了军中大部分的将士。

“不知国公爷有何想法?”

“吾想精挑细选一都兵马,人人都须达队将之能,将来便可统兵十万,如何?”

大宋的军制,除了高层的厢、军、营、都之外,还有低层的队、押和伍。

一都兵马是一百人,便可分为两队,一队为五十人,统领官称为队将。

赵瑗的这个意思便是也后世鬼子的自卫队一样,士兵都是低级军官,战时可随时指挥一队人马。

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队将的统兵能力,那么一旦有战事,便能出现几何式的增长。

这样一来,虽然手上不过区区百人,但随时都可以扩展成万人,甚至十万人。

不得不说赵瑗已经在着眼将来,他想要的便是一帮精锐,并且都是能够指挥一队甚至一都的精锐人马。

“国公爷好谋划,殿前司班直侍卫本就是优中选优,个个都能到队将都头级别,这一点无须质疑。臣眼下可着手精挑细选些可靠弟兄,待时机成熟则可入王府侍卫。”

王顺一听,心中大喜过望。

如若赵瑗将来能够登上帝位,那么这帮侍卫便是从龙之军。

无论是北伐中原还是开疆拓土,必定有这帮人马的一席之地。

而自己无疑是这帮人马的统领,未来必然有机会追随赵瑗南征北战。

对于他这样的将门虎子而言,升官发财倒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吾想着这凤凰山中比城中方便许多,届时便可在这凤凰山中练兵整训。”

原来赵瑗想的便是借助着凤凰山的地利,来为自己将来的这帮兵马练练兵。

只不过这一切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赵瑗谋划的大业的开始。

“原来如此,国公爷深谋远虑,臣钦佩之至。”

赵瑗的话让王顺顿时茅塞顿开,他没想到国公爷为了练兵竟然不惜住在这荒郊野岭之中。

为了自己的一番志向,宁愿过着清苦的日子,让王顺不由得内心愈发敬重。

“到时候还要有劳王指挥多多辛苦才是。”赵瑗客客气气的说道。

“蒙国公爷看得起,以后就叫臣顺子,俺爹爹也是这么叫。”

王顺见赵瑗对待自己总是客客气气,心中觉得有些别扭。

原本他就是一副武将的脾性,与赵瑗非常对脾气,自然也就希望更为率性一些。

何况对方身份如此尊贵,而自己不过是个低阶武将,传出去了还以为恃宠而骄。

“啊,这……”

王顺的这话一出,则轮到赵瑗有些尴尬。

原本按照年龄,王顺还要年长几岁。 以对方父亲叫儿子的称谓去称呼一个大自己几岁的人,这样的方式确实有些怪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