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何为老铁?36(1 / 2)

凤凰山,临安城南的一片山麓。

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北面紧邻西湖,南面接壤江滨,它的名字来源于它形如飞凤的独特外形,这个雅名传承至今。

赵构定都临安之后,凤凰山便成为了大宋皇城的所在地。

在原来临安州治旧址的基础之上,赵构下令修建宫城禁苑,以凤凰山北面为皇城。

这座皇城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周长九里,建筑巍峨,是大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凤凰山矗立在临安城的中心位置,山势险峻,峰峦叠嶂。

它的三面都被临安城墙所环绕,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凤凰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峰,山中有许多古迹,如报国寺、胜果寺、凤凰池及郭公泉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临安城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和题诗。

凤凰山的景色非常秀丽,山峰挺拔,林木葱茏,溪流潺潺。

在山上,有许多庄子和宅院,这些庄子和宅院都是文人墨客和王公贵胄的栖息地,他们在这里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和文章。

在凤凰山的山顶,有一座亭子,名为“凤凰亭”。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临安城的美景。

赵瑗借着游玩的名义出宫,领着李裕文和王顺等人一同在凤凰山麓之中游历,然而他的此行却有一个长远的目的。

三人站在凤凰山的将台山之上,将台山不过是凤凰山南侧的一座高山,山头地势平整,丛林漫山,虽然并不高却也能窥见临安城的全貌。

望着眼前一览无余的临安城,看着凤凰山中如此绝佳的地形,赵瑗心中的想法越来越坚定。

“二位觉着这凤凰山如何?”

赵瑗不经意的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话,让王李二人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回国公爷,奴婢看着凤凰山山清水秀,距离宫城也不远,倒是个游玩的好去处。”

李裕文不知道赵瑗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以为惦记这里的山山水水,故而讲出了这番话。

“臣以为,凤凰山虽不高,却山峦叠翠,易守难攻,是个好去处。”

王顺身为武将,也只能是以武论武。

凤凰山在临安城内,占地面积却非常之大,并且临着几处城门,对于临安的防御自然也是有起到较大的防护作用。

“如若居住于此,如何?”

赵瑗指着几座山之间的几处峡谷说道,几处峡谷之中坐落着大小不一的众多院落,地势较为平坦且宽阔。

对于居住在临安城的人而言,大多不愿意居住在这城南山谷偏僻之所。

只有一些有钱人的庄子散乱分布,或者一些喜欢僻静的人才愿意居住在此。

“奴婢觉得此地适合游玩,至于居住太过于荒凉,不太合适!”

李裕文在皇宫大内居住了多年,自然喜欢金碧辉煌的宫城。

而这凤凰山有些穷乡僻壤的感觉,让他这太监都觉得冷清异常。

“吾已经向官家请求出阁,想必很快便要搬出宫去,不如就在此地寻个庄子院落,让官家赏赐一座府邸如何?”

赵瑗的话一出,李裕文和王顺俩人面面相觑,感觉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建国公了。

在他们看来,皇子出阁爵位必定还要再往上升一升。

一般而言,大宋的封爵总共有十二级。

主要是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等等。

这其中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

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

如太祖赵匡胤的四弟赵廷美封为齐王,便是妥妥的亲王。

而赵廷美死后嫡子继承爵位之后便是嗣王。

赵瑗以皇养子的身份,王的爵位恐怕很难拿到,但郡王却是稳稳当当。

一般而言,郡王都要住在京城颇为显眼的闹市之中,这样才显得地位尊崇。

而赵瑗以将来堂堂大宋郡王的身份,偏偏想要住在这荒郊野岭的庄子里,恐怕只会让人笑话。

“这……恐怕官家定然不允。”

李裕文支支吾吾的说着,在他看来赵瑗的出阁乃是关乎到皇室的脸面,如若住在这城内的山野之中,那官家的脸面则荡然无存。

赵瑗出宫之后,李裕文必定会随行,自然对于即将独立门户非常期望。

可他没想到的是赵瑗竟然愿意找这么个地方来受苦,心中难免非常失落。

赵瑗毕竟有后世的经历,明白住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更舒坦。

少了朝堂和宫廷的争斗,多了清静幽雅的心境。 “臣也觉得这地方不符合国公爷的身份,住这里和驻扎在野外军中大营没什么差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