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拼命一搏35(1 / 2)

面对着官家的这一番赞赏,赵瑗心想着这些解释不但不会被训斥,反而得到了认同。

在他看来,官家这样的政治人物,最喜欢的便是大格局和宽胸襟的意识。

自己只有把站位拔高,方能得到认可。

“儿臣谢官家谬赞,只是谨记本分,牢记忠孝而已!”

赵瑗赶紧趁热打铁,装出一副自己苦大仇深的样子从而博得同情。

“好一个谨记本分,牢记忠孝。瑗儿多年来待朕至诚至孝,其心可嘉。至于跪拜范夫子,亦是尊敬师长,不足为过!平身,平身!”

赵构已经彻底被赵瑗的这些话所感动和认同,也算是彻底不再追究了所谓跪拜范冲的失仪之事。

吴贵妃没想到自己的这一番筹划竟然轻易的就被化解掉,不但官家没有怪罪反而还有些赞许的意味。

这对母子向来就是习惯以退为进,对于她们的招数都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大朝会上赵璩吃瘪的事情让她耿耿于怀,原本想借着礼制来教训一下,反而被官家嘉奖一番。

连输两阵的吴贵妃,似乎心有不甘。

她看着自己挖的坑没有坑住赵瑗,便眼神凌厉的死死盯着赵瑗,似乎在暗示些什么。

赵瑗一起身刚谢过官家,便一眼撞上了吴贵妃的眼神。

他不由得心中一惊,眼中之中充满着暗示,这似乎是要自己兑现当初出宫的承诺。

毕竟在帮助自己解除禁足和开释岳飞的事情上,吴贵妃出力不少,此时也是到了该信守承诺的时候。

赵瑗转念一想,干脆就只得顺水推舟。

眼下正好是正旦新年,自己按年岁来说也已满十六,提出出阁之事也是顺理成章。

一想到这,赵瑗再次回到殿中,恭恭敬敬的跪拜下去。

赵瑗的这一反常举动,让赵构和殿内的嫔妃有些疑惑。

“儿臣还有一事,恳请陛下恩准!”

“还有何事?”

“今日便是绍兴十二年元日,儿臣入宫已十一个年头,亦已至舞象之年。然儿大避母,不宜再在宫中久居。恳请官家赐儿臣出阁。”

赵瑗的言语非常诚恳,并没有半点的虚情假意,让赵构和一众嫔妃都有些吃惊。

只不过吴贵妃早有默契,张婉仪早已知晓,并没有太多的惊讶。

“这……”

面对着赵瑗突如其来的请求,猝不及防的赵构陷入到思虑之中。

按照大宋宗室的惯例,一个皇子,假若一直不能出阁,就意味着他从法理上还是“未成年”。

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不能结婚,不能拥有自己的府邸,不能拥有自己的臣属,也不能封王拜将。

更为难堪的是没有资格参与朝政。

并且皇养子与自己和嫔妃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十六岁的年龄继续呆在宫中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因此对于赵构而言,这个求情于情于理都是非常合理,并没有半点的非分之想。

“怎么会突然有此想法?”

赵构曾经也是皇子,自然知道居住在宫中和出宫的千差万别。

住在宫中的时候,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时刻都有宫女和太监伺候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非常惬意。

并且宫中的建筑非常奢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不但可以在宫中随意游玩,欣赏宫中的美景,也可以在资善堂中学习。

更为紧要的是能够日日见到君王,自然也能愈发亲近。

这些都是出宫之后所不具备的。

出宫之后,外面的世界和宫中完全不同。

宫外的生活必然会要艰苦一些,宫女和太监伺候不一定会那么周到,有时候可能都要自己动手。

宫外的府邸也会相对简陋一些,没有宫中的奢华和气派。

只不过宫外的生活也看到更多民间的疾苦。能够看到了百姓们生活的困顿。

这样或许对于皇子而言,既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历练。

如若继续居住在宫中,不但能经常见到皇帝,还能享受到众多宫中的待遇。

对于即将面临着储君之争的赵瑗而言,这么主动的提出出宫的想法,难免让赵构有些心生疑惑。 “儿臣蒙官家和娘娘抚育多年,已然能独立门户。儿大避母是其一,另一个想法则是想多为朝廷出力,能够为官家分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