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醉酒的大茂和吃豆腐的傻柱17(1 / 2)

洗了个澡、敲了个背、拔了个罐、理了个发。

然后带着满背“祛湿通络buff”的紫色‘龟甲’纹,一身清爽的周平安离开了宝泉堂。

除了被那个头顶白布的糟老头子给恶心了一下,总的来说,这次泡澡堂子的经历还是挺愉快的。

等周平安回到四合院的时候,已经快九点了。

胡同里寂静无人,在这个娱乐贫乏的年代,人们大多都已经进入了梦乡。

四合院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几年前,周平安还未搬过来之前,全院大会就决定晚上不锁院门了,当时提出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个理由,院里有的人家不备尿盆儿,起夜的话得出院子上公厕,来来回回的开门锁门,麻烦。

第二个理由,三位管事大爷觉得天子脚下,朗朗乾坤,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社会安定的标志,咱四合院不能拖新国家的后腿。不光各家各户的门不能上锁,就连院儿大门也不能上锁。

实际上呢,以前院里的大门过了晚上十点的时候,就会上锁。

当时负责锁门、开门业务的是前院的管事大爷阎埠贵。

也正是借着这个开门、锁门的业务,意外的培养了他技艺娴熟的‘雁过拔毛’技能。

但是因为有几年比较困难,院里人为了能填饱肚子,就不得不经常偷摸的半夜到‘夜市’上寻摸粮食。

而负责守门的阎埠贵因为得不到好处,加上开开关关的太频繁,索性后来就不管‘锁门’这项主业了,只保留了‘雁过拔毛’这项副业。

不过,有小道儿消息说,造成现在不锁大门的最主要原因,是大杂院里去‘夜市’购买粮食的人,实在是不堪忍受阎埠贵的勒索,最终串通一气,一致要求不再锁门的。

毕竟,那个时候,粮食可是价比黄金,都还有价无市的。谁会甘心把救命的粮食白白送给一个外人呢?!

也就是从那时起,院里门就是白天敞开着,到了晚上则是由进出的人自觉的给掩上。

好在,这几年了,倒也没有出过什么事情。

就在周平安进院把自行车停好、锁上,回来打算掩上大门的时候,又有人骑着一辆‘滴嚟哐啷’乱响的自行车回来了。

虽然是穿越过来后第一次见,但是周平安立马就认出了来人——被网友们誉为‘一血达人、人生赢家’的许大茂。

大长脸、小眼睛、两撇八字胡,像他这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没跑了,就是他。

这两天,院里的男女老少周平安也见了不少,但是没有照过面儿的就那么几个——许大茂、娄晓娥两口子,何雨水和二大爷刘海中的好大儿刘光齐一家。

刘光齐一家据说是结婚之后就搬走了,有人说是入赘后跟着高升的老丈人搬到别的城市去了,也有人说两口子支援三线建设去了。

反正不管是谁提起刘光齐,都不约而同的说他们一家已经不在四九城了。

至于许大茂,则是下乡送电影,去了有一阵子了。看样子,这是刚回来。至于娄晓娥,听说是回娘家住去了。

好像是因为瞧见门道里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所以有点喝大了的许大茂,张嘴就问,“你谁啊!”

闻着从许大茂身上传来的阵阵酒气,周平安没好气的回道,“我,周平安。怎么,大茂哥,你又喝多了?!”

许大茂扶着车子晃晃悠悠的,没回答。

看着许大茂一副要摔倒的样子,周平安摇摇头,然后走了出去,帮着许大茂抬起直行车后座,过了门槛儿,然后回身掩上大门。

许大茂推着车子,穿过门道,口齿不清的说道“哎呀,是我平安兄弟啊。谢谢啊。等、等住两天,哥哥请你喝酒。”

“嗯,好好。行行行。”周平安一边帮他扶着车子,一边漫不经心的应付道。

前世无数的案例告诉他,千万不要和一个已经喝醉了的人较真。

索性,把许大茂的自行车接到自己手里,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扶着歪歪扭扭的许大茂,往后院走去。

虽然原身和大杂院里的某些好邻居们发生过矛盾,但是,许大茂夫妇和个别几个并没有参与其中。

而且,不要以为原身和大院里的好邻居们发生过矛盾,就彼此真的老死不相往来了。

大家也不要以为四合院每天都是乌烟瘴气的,那都是偶然行为。

四九城人从骨子里都是要面儿的。

即使心里再不喜,表面上的客气,还是要有的。

“挤兑”这个词汇,其实就很贴切的解释了四九城人的某些说话方式。

比如,热情洋溢、满面笑容的说着让你当面难堪的客套话,如果你接不住,那不好意思,“憋屈”只能你自己受。

如果因为接不住话,受不了憋屈,就撒泼打滚,那反而会让他人更看不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四九城人人都是口技娴熟的阴阳大师。

所以,周平安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或出言问候,或点头示意,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失礼节,但是具体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穿越来这才两天,但是周平安知道,很多原主的记忆都是片面的,是通过原主自己的感情滤镜筛选过的。

这就像是带颜色的玻璃,如果玻璃是红色的,那么透过这块玻璃的光线就是红色的;如果玻璃是绿色的,那么透过的光线必定会是绿色的。

其中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就是有色玻璃会过滤掉非本色的其他颜色。

人的大脑就好比这有色玻璃,收集到的外部信息,就会无意识的用‘过往的经验’这个滤镜去过滤,剩下的大部分信息,基本都是自己擅长或者喜好的信息。

而那些不喜欢的、不熟悉的信息,就会被过滤掉。

况且,眼见为实,其实也不见的真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