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罩得住’赵主任(1 / 2)

周平安打起精神,脸上挂上跟原身往日里差不多的表情,蹬着自行车慢悠悠的来到赵主任身侧。

“主任,您来的够早啊。吃了么,您”

如同往常一般,边嘴里寒暄着,边弯腰把停好的自行车给锁上。只不过,和原身不同的是,周平安这次没和赵主任进行眼神儿交流。

赵德柱,人称‘罩得住’。从残酷的抗战时期存活下来的老地下党员了,如果不是身子骨不行,也不至于窝在这小小的粮店里。中等身材,人挺和蔼,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在原身的记忆里,每当粮店的人手短缺时,老赵都是直接顶岗,或收银、或发货、或理货顺包、或打扫卫生、或粮店值宿,样样带头干。有时,送粮的车队来了,他都要亲自上阵督查,组织员工验货、复核,堆码入库。

平日里,他还组织员工关心照顾年老体弱、孤寡病残者,经常送粮上门。

这个时代,粮店还要担负发放居民购物票券的工作。每年年底,他便会组织人手先将厚厚一叠花花绿绿的布票、棉花票、肥皂券、煤球券、煤油券、肉票、蛋票、豆制品票、白糖券等各式购物票券分装到户,然后亲自带队,到居委会设置的各个点向居民发放。

不得不说,老赵就是那种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会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好领导。

刚刚穿越过来的周平安,此时有些心虚,他担心被眼前朝夕相处的赵主任看出点什么来。

好在,和往常一样,赵主任撑着膝盖慢慢站了起来,抚了抚身上洒落的烟灰,每条褶皱都写满了沧桑的脸上,微笑的说道,“呵呵,吃过了才来的。怎么你小子今天来的这么早?”

粮店的营业时间,一般都是上午七点开门,但人多的时候,比如二十四号的时候早上六点就得开门。如果赶上春节供应花生、瓜子和香油的时候,那人就更海了去了,下午六点打烊。

全年365天,仅春节放假3天,其余时间都是正常营业。即使季末年尾的清仓盘点,也不提前停业,而是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员工们加班加点清仓盘库,一直忙到深更半夜,第二天照常准点开门营业。

“嗐~,这不是昨儿下班的回去的早,也没啥事就早早上床睡了,结果,今儿天还没亮呢,就睡不着了。”

周平安笑着说道,伸手从兜里掏出一包牡丹,捻出两根,习惯性的微微弯腰递到赵主任的眼前儿,“您再接上一根儿。”

有道是,男分烟,女分糖,准没错。

“嚯,好烟呐。”赵主任接过烟,眼睛一亮。作为一名资深烟鬼,因为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比较重,再加上为人节俭,所以老赵平时抽的都是8分钱的经济烟。

有道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啊,8分钱的经济烟,那味道也就比农村里的老汉们抽的生烟叶子能稍微强点。

此时见到已经递到跟前的牡丹,哪还能忍住,连忙伸手接了过来,先是放在鼻子前狠狠的闻了闻,这才塞进嘴里,拿起手里的烟屁股点上,接着又抽了起来。

其实不怪老赵会有这么不堪的表现,不是有句顺口溜嘛:省中华,市牡丹、公社干部辽叶烟;牛掰小伙大生产,工人阶级二毛三;贫下中农大烟袋,小毛孩子八分钱。

说的就是当时社会上,省级干部一般喜欢抽中华牌香烟(无过滤嘴一包0.6元),市级干部一般喜欢抽的是牡丹牌香烟,(一包0.52元),辽叶烟是国营辽宁卷烟厂生产的(一包0.46元),至于常见的0.4元的大前门牌香烟,0.32元的大生产牌香烟,0.27元的迎春牌香烟,0.26元的红玫瑰牌香烟,0.14元的握手牌香烟,8分的经济牌香烟,则是平民百姓们常抽的。

五毛二一包的牡丹,已经算的上是高档烟了。

抽着这支高档烟,老赵美的眼睛都眯了起来,抽到还剩个小半根的时候,狠狠的抽了最后一口,趁着灼热的灰烬还没有烧到手指,迅速把烟蒂扔到地上。这熟练的动作,一看就知道,没个十几年,绝对练不出来。

如果不是怕这个原则性强、生性倔强的老头,误会他,早就看不去的周平安,都打算把这包刚刚打开的牡丹烟塞给他了。

“还是你小子生活水平行啊。”老赵表情略带遗憾的吧嗒吧嗒嘴,然后,用有些羡慕的语气说道。

“呵呵,我烟瘾小抽的少,不打紧。”周平安笑着解释道。

“嗯,走吧,咱俩先进去吧”,赵主任看着正从远处走来,不约而同走到一起的其余六位同事,笑着对周平安招呼道。

“得嘞,您先请着。”周平安扔掉手里的烟蒂,笑着回应道。就这样,两个人一前一后迈步走进二粮店。

粮店的营业面积不大,满打满算的也就一百多个平房。

店里迎面的墙面上挂着“粮食是宝中之宝”“节约粮食备战备荒”的横幅标语,十分醒目。

进店门就能看到摆在中间的一排硕大的箱柜,长方形的柜子里边装着各种粮食。柜子上放着盛放粮食的铁皮簸箕和用来对重量进行微调的铁皮小撮子,而柜子边沿处还都安着一个上粗下细的铁皮漏斗,漏斗上面还有铁皮罩子,防止面粉、棒子面等粉末装粮食从漏斗中“喷”出来。

进门左右两侧靠墙的地方,分别立着一排大小不一的黑色铁皮油桶。桶里里边分别盛放着卫生油(脱脂棉籽油)和为数不多的大豆油。至于花生油和胡麻油在周平安的记忆里,已经至少有三个月没有见到了。

两排油桶中各有一个桶上插着带摇杆的老式抽油器。要是有人来买油的话,得先用抽油器把油抽到小桶里,然后再用专门用竹子做出的‘提子’给人装进油瓶或油壶里。

走进粮店,周平安如同以往那样,先是将肩上的军绿色斜挎包放到自己的办公桌上,然后径直向粮店营业厅的后门,出了后门来到一个不大的庭院。

庭院的北边是一排被当做仓库使用的正房,西侧是一间用青灰色城墙砖搭建的小厢房。

这间面积不到二十平米的西厢房,就是粮店员工们齐心合力自己搭建起来‘茶水间’,里边放置了一个铸铁炉子和一个大水缸。角落里,还堆放着一些杂物。

西厢房平日里用来烧水、热饭的,到了冬季天气降温的时候,大伙儿就会把这个铸铁炉子搬到粮店里,用来取暖。

冬季取暖的定量煤,虽然因为时节未到的原因还没有发下来,但是粮店里可不缺用来烧火的东西。比如,先前原身给大杂院里的好邻居们的口粮里特别添加的玉米芯。

进屋后,周平安动作熟练的把炉子点上,又在上边放了一壶水烧着,然后返身回到了他和赵主任共用的办公室里。

回到办公室,周平安也没闲着,拿出抹布擦了擦桌椅之后。他就开始整理店里的账册和票据,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准备。

虽然是穿越后,第一次接触这个时代的会计工作,但是,凭着原身留下的记忆和前世丰富的工作经验,周平安很快就上手了。除了需要小心注意原身和现在的笔迹稍有不同之外,没有别的问题。

而且,看着越来越相像的字迹,周平安越发是觉得自己不是穿越,而是觉醒了‘胎中之迷’。

也许自己早就穿越来了,只是没有及时觉醒前世的记忆而已。这个想法出现之后,变的浑身一松的周平安,都禁不住的想站起来朝天大喊一句‘钱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

同时,内心里对于关于原身相关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们的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隔阂也在此刻消失殆尽。

对于手里的这点儿工作也是处理的更加得心应手。

忙了没一会儿,嘴里依旧叼着烟的赵主任,脚步轻快的走了进来了,脸上笑眯眯的,不知道刚刚就一会儿的功夫,他又收获了什么,反正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

周平安见状,连忙拿出修炼了两辈子的‘办公室专属技能’之端茶倒水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