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动工26(1 / 2)

清晨,冯蓁蓁和露儿二人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为大地披上了缕缕霞光。感受着起伏在群山间飘荡着稀薄的晨雾,宛若飞舞的薄纱划过脸颊。

等二人来到村头时,大家都热情洋溢、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而荒地旁的树阴下,更是站满了围观的人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声沸鼎,热闹非凡。他们脸上有期待、有喜悦、有羡慕,却唯独没有嫉妒。

冯蓁蓁不禁暗叹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而这个村子里的人却能坚守内心的朴实和正直,她也庆幸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或许到此刻冯蓁蓁才能真正理解陈景诚的曾祖父当年为何选择长居于此,也才能明白自家相公先前为何总是提到这里的村民纯朴、善良。

看到冯蓁蓁过来,王成朗声大笑道:“景诚家的来了。”

冯蓁蓁领着露儿朝树阴下走去,唇角微扬,笑道:“嗯,成叔伯早。”

看到身后的族长和族老们时,冯蓁蓁虽有些意外,但很快又想明白过来。便走上前主动打招呼:“族长和各位族老们早。”

族长和族老们对陈景诚两口子为村里做的事情感到甚是欣慰,便冲她微微一笑,随即点点头说道:“景诚家的早。”过后他们还和冯蓁蓁闲聊一些关于陈景诚的事情。

半响,冯蓁蓁询问道:“成叔伯,这里可还顺利?”

王成咧开嘴笑起来说道:“景诚家的,这妳放心,这些平常他们都做惯了的,而且个个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小事。”

王正国也憨厚地笑道:“景诚家的,叔伯一定给妳弄得好好的。”

冯蓁蓁看着眼前一张张略为黝黑的脸上,或多、或少刻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个个满脸诚挚的笑意,和蔼可亲。令她的目光里不免流露出对古人的纯朴和善良赞叹之色,粲然一笑说道:“嗯,有成叔伯和各位叔伯在,我自是放心,我过来也就是随便看看,图个热闹。”

约摸一炷香的时间,冯蓁蓁心里还惦记着其他事情,便和露儿打道回府了,只是走之前邀请了成伯叔和族长以及族老们来陈家吃午饭。

回到家中,就看着娘陪着玉婶子和李婶子坐在堂屋里聊天。冯蓁蓁便笑着喊道:“娘,玉婶子、李婶子也过来了。”

“这不婶子第一次赚钱,有些兴奋就早点来了。”沈玉满脸笑意地说道,语气里有的只是真实和实在。

冯蓁蓁听了这话也对玉婶子会心一笑,随即说道:“好啊,荣幸至极。”

接着又说道:“娘、两位婶子,今日吃饭的人数怕是有点多。除了我们陈家和十二位做工的人,以及两位婶子外和正杰叔外,我还邀请成叔伯、族长和族老们,是以蓁儿担心家里的桌椅不够,只怕还需要从两位婶子家里搬些桌椅来。”

“景诚家的,这个妳放心。昨儿夜里回去后,妳正杰叔就想到这事,这不让我今早过来问问妳娘和妳,若妳们同意,我这就回去一趟,让他稍后就把桌椅给搬过来。”李婶子看着冯蓁蓁慈眉善目地说道。

“是啊,娘也觉得妳正杰叔考虑周到,正准备让妳婶子跑多一趟呢。”

“那敢情好啊!李婶子,那就麻烦您走一趟了。”

“这有啥好麻烦,我这就回去一趟。”说完李婶子就不疾不徐地迈步而去。

这时冯蓁蓁又和陈母商量起今日的饭菜来,片刻见李婶子回来来了,冯蓁蓁便开口道:“娘,我先带两位婶子一同去火房安排今日的午饭了。”

“嗯,去吧。”陈母应道。

一进火房,冯蓁蓁便交待了赵钱氏,接下来一个月的午饭就由玉婶子和李婶子掌勺,理由是她们对村里人的饭量和口味比较熟悉,而她只是在旁看着,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就帮一下,没有的话,就去忙自己的事情。

同时和两位婶子安排好今的饭菜后,冯蓁蓁和露儿又出门了。

来到一家院子门前,露儿对着冯蓁蓁笑眼盈盈说道:“蓁姐姐,让露儿先去敲门吧。”

“嗯,去吧。”

“有人吗?……有人在吗?”露儿拍打的着院门,喊道。

屋内没有任何回响,露儿又问了一遍:“有人在吗?”

这时屋内传来一声:“来了……”紧接着院门被打开,一道低沉疲倦的嗓音又带着一丝意外:“呦,景诚家的来了,来……快请进。”

冯蓁蓁看了眼前这个才几日不见,就满脸疲惫的男子。随即温和又平静地说道:“王树叔伯,今日上门打扰了。”

“景诚家的别这么客气,叔伯欢迎妳们都还来不及呢,只是妳家院子的木棚还得过上两天。”王树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真诚的笑容。

“王树叔伯,这个不急,您慢慢来,我今日过来是找您和春花婶子的,春花婶子今日可有在家?”

“在呢,这会正和艳儿在大堂刺绣呢。来,妳们随我过来……”

“景诚家来了,快坐。”王春花热情地招呼着,又转身对自家小女儿说道:“艳儿,去给妳陈家嫂子和露儿姐姐倒杯水来……”

“别忙活了,春花婶子。我今儿过来是想找你们家买货的……”冯蓁蓁开门见山地说道。随即又不动声色打量一下眼前的小女孩,只见她长像清秀,面色略显胆怯,而她手中的刺绣却吸引到她了,五颜六色的花线,随着花线在底布上下蜿蜒,鲜艳的花朵和一只花蝴蝶跃然于粗布上,形象逼真。冯蓁蓁虽不善长刺绣,但也能看出她的功底深厚。只是这样的刺绣出自一位十三岁左右女孩,可见她平时做了很多次。

“啊,我们家没什么可卖的呀?”王春花满脸疑问道。

冯蓁蓁弯起唇角,语气温和地解释道:“春花婶子,是这样,我们陈家不是请了村里的人做工包一餐午餐,这菜虽说可以在镇上买到,可哪有自家种的新鲜,这不我过来就问问你们家有多余的菜卖给我吗?除了新鲜的菜果以外,这腌制的菜都可以。”

“有、有……”王春花心知这是景诚家的特意帮助他家的,不免眼眶有些湿润道。

冯蓁蓁思虑一会儿,觉得还是给正常价就好,便开口说道:“这菜类我就按镇上一样的价钱来买,一文五一斤;这瓜类就二文钱一斤;每日晚饭前送十斤菜类或者十斤瓜类都行,时常换着送就行,连续送满三旬,不知王树叔伯和春花婶子觉得如何?”

王树以往也曾带着大儿子去镇上卖过几次菜,只是每次都卖不了几斤,也知道冯蓁蓁给的已是很好的价格了,便心存感激地说道:“好,按景诚家的说的,我们没意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