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阴云(1 / 2)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转眼间李恪已是三岁

相较于太极宫的宏大,李恪觉得秦王府更舒适轻松许多。

三年里,李恪学会了走路,长出了乳牙。

最令李世民欣喜的,就是李恪是最早可以把话表述清楚的孩子。

当他听到三郎喊出那声阿爷的时候,高兴的手舞足蹈。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三郎第一次说话,是对杨妃叫出的阿娘。

虽然阿爷曾告诉过他,真正名义上的阿娘是长孙王妃。

李恪不管,每次给长孙王妃请安从来只喊母亲,阿娘就是生母杨妃。

这对于李恪来说已是很大的让步了,他觉得对着生母喊阿姨内心实是接受不得。

此刻本该在长孙处用膳的李恪,又赖在了阿娘这里。

杨妃仔细的将肉食分成小块喂给李恪,此情此景让随侍在旁的柳四娘看的一阵心塞。

因为李恪说出的第二句话就是,往后我要吃肉!

谁家大户的孩子才刚长出牙齿就要吃饭?

那都是至少七、八岁,听说还有荒唐的私下里甚至吃到成年,这在她们乳娘圈可不算是秘密。

更何况现下已是贵为长沙郡王的李恪。

想想那侍候大朗李承乾的同行,不禁感叹同行不同命。

李恪也犯难呀,有些事孩童自然不懂,而他已然早就熟透了。

这三年每日数餐,顿顿大白馒头往脸上杵,谁人愿意天天忍受这种煎熬与压迫?

所以,在牙齿还未长全的情况下,李恪就提出了要吃肉的要求。

本来李世民与杨妃都不同意,无奈李恪宁愿饿着也不就食,只得听之任之。

正当母子二人用膳之时,李世民背着手一步一踱晃了进来,杨妃看到赶忙拽着李恪起身施礼。

还让不让好好吃饭了,李恪不禁暗自吐槽。

“恪儿今日为何又不在你母亲那里用膳呐?”说着摸了摸李恪的头。

李世民本想今日在长孙处用膳,承乾与恪儿正好也能做个伴,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顿饭,哪成想这小子又溜了回来。

“不是昨日刚去过了,今日自当陪着阿娘。”李恪的回答让杨妃既欣慰又担心,生怕此言让李世民不喜。

“无妨。”说完李世民看着小心谨慎的杨妃安慰道:“恪儿能有此心意,也是件好事,无需介怀。”

李世民看着桌上的饭菜,虽然方才在长孙那已经用过膳,但他还是让人上酒添菜准备一起再吃点。

如果问完话就走显得有些兴师问罪的样子,他并不希望后宅出现不该有的流言蜚语。

本来平日里主座只要家主没来,是要空着的,平日杨妃用膳也只是在旁侧。

李恪哪在意这个,捧着饭菜放那就吃,杨妃说了几回每次都让这小子撒娇耍赖给混过去,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眼看这桌李世民与杨妃并排坐着还行,自己就显得有些多余,干脆将桌向里推了推,自去拿一胡凳坐在二人对面自顾自吃了起来。

美酒入喉,身旁杨妃忙着布菜,对面儿子大口吃着碗里的饭食,李世民这一刻觉得很幸福,心情大好之下不消片刻酒便见底,叫人斟酒来接着饮。

“小子,来一口?”李恪埋头吃着正香,闻言抬头,就看到他这不着调的阿爷把酒递了过来。

我记得古时的酒度数不高啊,这就不行了?

“阿郎,恪儿还小呢,怎可让他沾酒。”

杨妃轻轻拍去李恪伸过去的小手,略带一丝埋怨。

“阿爷有心事?”见阿娘把自己的手打了回来,李恪放弃了品尝唐代美酒的尝试。

“屁大的小子,还知道心事一词,哈哈哈”李世民听到这句不禁笑出声。

“四叔又输了?”

李恪装作漫不经心将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

他知道大伯跟四叔与阿爷必有一战,可他就记得一个玄武门之变,具体哪一年发生了哪些事他并不清楚。

李世民乍一听差点笑场。赶忙把酒咽下,咳嗽数声没好气道:“怎能如此说你四叔。”

假装训斥了李恪,下意识看向旁边的杨妃,那意思你跟恪儿说的?杨妃微微摇头,表示不知。

看着两人在那打哑谜,李恪没好气道:“您别看我阿娘,我是猜的,以前每次四叔吃了败仗,您就先喝通闷酒,再去哄好母亲跟阿娘,不出几日就去征战了。”

李世民咂咂嘴一时无言以对,只能摆起了架子:“黄毛小儿乳臭未干的,打听那么多作甚,以后需知长幼尊卑,不可背后胡乱非议长辈,知道吗?”

切,你也好意思跟我说长幼尊卑,我都懒的说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