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虎将军杨大眼的传奇一生752(2 / 2)

在攻打寿州(安徽寿县)的战役中,杨大眼身先士卒,第一个冲进城去,为北魏军队攻克寿州立下首功。

这次胜利让杨大眼名利双收,不但升了官,还被授予了爵位。在北魏时期,官职不能世袭,而爵位是可以世袭的。

杨大眼双喜临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大摆宴席,准备和手下的弟兄们喝个一醉方休。哪知就在这个时候,有人进来禀告:潘将军来到城门外,指名道姓要杨大眼将军出城迎接。

杨大眼闻讯喜上眉梢,乐不可支的对手下的弟兄们道:“大家快快列队出迎,我老婆到了”。

潘氏武艺高超,善于骑射,自行来到丈夫军中,身着戎装,当厮杀时和丈夫一起与敌军刀剑相交,当游猎时并骑出入丛林。战斗或打猎完毕,回到军营,夫妻同坐幕中,与部下将领、幕客随意交谈,笑声四起,杨大眼有时高兴地指着妻子对众人说:“此潘将军也。”可见夫妻情好之深。

潘将军(潘氏)(其名正史无载,野史传其名为宝珠)潘宝珠,杨大眼的结发妻子,也是南北朝时期传奇女将领,武艺超群,骑射天下无双,当然漂亮是必须滴。

潘宝珠千里寻夫,单枪匹马如入无人之境。她的到来让杨大眼如虎添翼。

可惜呀,最后是他最爱的人却深深地伤害了他!

杨大眼为将门之后,“少有胆气,跳走如飞”,“善骑射,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本传),实在是一位雄赳赳气昂昂的勇猛虎将。当时人无不夸奖他的骁勇、果敢,认为三国名将“关张弗之过也”(关羽、张飞也超不过他),可谓英名盖世,妇孺皆知。

当时淮泗荆沔之间儿童啼哭时,若喊一声“杨大眼来了!”孩子马上就止住哭声。当他于延昌三年(公元514)奉诏入京时,人们想到他的英勇善战,又看到他重新起用,从中央各部衙门的大官小吏到普通街巷的平民百姓,都象赶集一样地观瞻他的英姿风貌。大眼不仅在魏国朝野人人皆知,而且名播海内。

当时魏国宰辅王肃(非三国理学家王肃)的弟弟王秉(一说为王肃本人见《太平广记》)从南方来,慕名见到了杨大眼,对大眼说“我在南方就听到您的大名,如雷贯耳,以为你的眼睛一定象车轮一般大,今天见了,并没有什么特殊。大眼说:“两军对阵,旗鼓相望,那时间,精神振奋,双目怒睁,足以使你目不能正视何必要如车轮一般大!”

可见杨大眼的眼并不大,他弟弟杨小眼的眼睛也并不小,其父命名之意已不可知,但他自己的解释却很有意思。

魏朝廷对杨大眼也格外垂青。延昌四年,权倾朝野的灵太后(魏孝明帝生母)亲自幸西林园,接见了从准阳前线归来的杨大眼和崔延伯(奚康生、杨大眼、崔延伯三人同传,都是北魏骁将)等人,嘉奖他们“志尚雄猛,皆国之名将”,并向他们询问了平淮堰的具体办法。杨崔二人在太后面前各抒己见,提出各自的平准方略,受到赞扬。

大眼治军,爱兵如子,大有吴起、李广之风。他巡视部队时,把士卒呼为儿子。看见战士受伤,他就忍不住流泪?他身为将帅,常常身先士卒。向坚固的敌阵冲锋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当其锋者,莫不摧枯拉朽,望风逃遁。南朝前前后后所派遣的将领,每闻大眼之名,在他尚未渡江之时,就先怕得发抖?但在淮堰之役中,由于屡攻不下,使得他喜怒无常,往往过分地鞭挞将士,大家都很害怕,这也是他的性情所导致的。

他担任荆州刺史时,对蛮人采取恐吓政策?他用蒿草扎成蛮人形状,外穿青布,当作靶子射箭,然后把蛮人首领召来,指给他们说:“你们如果再做贼,我就要这样射穿你们!”其地有老虎伤人,杨大眼徒手把虎捉住,斩掉虎头,悬在荆州市上,荆州一带的蛮人互相告诫说“杨公见不得我们,经常做成我蛮人的形状作箭靶连深山的虎也逃不脱他的惩罚。”以后,荆州蛮就再也不敢聚众起事了。

寂寞身后事

北魏宣武帝死后,继位的孝明皇帝仅有七岁,朝政大权由胡太后操纵。她荒淫残暴,穷极享乐,使北魏的内乱加剧,危机加深。杨大眼身后的不幸与这样的政局是不无关系的。

关于杨大眼的卒年,只有“又以本将军出为荆州刺史”,“在州二年卒”的简略记载。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浮山堰成,大眼“与肖宝夤俱征淮堰,不能克,遂于堰上流凿渠决水而还,加平东将军。”

这年回京后,“又以本将军出为荆州刺史”两年后,即孝明帝神龟元年,公元518年逝世于荆州。前已推知大眼约生于473年前,这样看来,大眼一生仅得寿四十五、六岁,不过五十岁。

大眼有三子,依次为曾生、领军、征南,“皆潘氏所生,气干咸有父风。”

潘氏前已说过,善骑射,常服戎装,与大眼“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人称“潘将军”,两人堪称“战斗伉俪”。

三个儿子也个个英雄威武,咸有父风,连他们的名字也颇具征战情趣,这一家可算是“将军门第”,“戎马世家”了。

然而大眼的身后却落寞得很,当大眼因钟离兵败而贬徙营州时,潘氏在洛阳颇有失行,与他人私通。大眼起复为中山内史时,他的侧室生女的丈夫,女婿赵延宝向他打了小报告,说潘氏作风如何如何,大眼生性粗豪,哪里忍受得住!自己心中最爱的人竟然背叛了自己!便怒而“幽潘而杀之”。

娶了继室元氏,大眼死,丧未发,曾生等就向元氏问其父印绶所在。这时元氏正怀孕,便指着自己的肚子对曾生弟兄说:“开国(杨大眼之爵位)当我儿袭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

开国事的爵位应当由我的孩子来承袭。你们这些婢女的儿子,休要妄想!

曾生兄弟怀恨在心,但又能如何?是他们的亲妈给他们的亲爸戴了顶大大的绿帽啊!

他们兄弟三是多么的无辜,无助!

大眼灵柩还京,出城七里便休息过夜。当晚二更,曾生等打开大眼棺材,赵延宝怪而问之,征南就一箭射死了他。元氏惊惧,逃入水中,征南弯弓要射,曾生制止道“天下岂有害母之人!”

后妈也是妈,杀不得!

征南才放下弓,于是他们就把大眼的尸体从棺中取出,让人在马上抱着,宣布反叛。荆州军民,惧怕曾生兄弟骁勇,不敢穷追。这群不争气的儿子逃跑到襄阳,投在南梁梁武帝那里,作了异国的臣子。

杨大眼英雄一世,而身后的萧条,使人可叹!但这种现象,史不绝书,不足为惜,大眼英名,历久不衰。

《魏书》作者评论他:“以熊虎之姿,奋征伐之气,亦一时之骁猛,壮士之功名也。”千百年后,犹为人道可调寂寞身后事,煌煌万代名!大眼若有知,亦可人安地下而魂返仇池了。

杨大眼与继室元氏生有一子叫杨白花。此人俊俏英武,与胡太后私通。后怕得罪,潜逃南梁,胡太后为他诗一首目:《杨白花》

《杨白花》是北魏时期由胡太后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后被收入《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本诗表达了胡太后失恋后忧伤痛苦的情感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白花曲”,悽婉动人,名垂诗史。

瞧瞧人家的小儿子多牛,直接把自家皇帝老妈的心给占了!

她的心中,眼中,永远都是他的背影。

心中想的都是你,都是你,而你,却永远都在那遥远的南方。

杨白花此时已逃往南梁。

这一家人的经历可是堪称传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