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设立新学堂113(1 / 2)

科举考试为主,新学堂为辅,这是洪兴心处心积虑下的一盘大棋。

他有自己的打算。

每年读书人那么多,可录取的人数有限。

这些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能过去,自然也就有人过不去。

在以前,这些考试落榜的人一般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痛定思痛,再战科举。

只要考不死,就往死里考。

这样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梦想。

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也一次又一次名落孙山。

可依旧无法磨灭那想报效祖国的热情。

那时候对科举考试又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你达到考试资格,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欢迎来二战三战。

很多人考到两鬓斑白还依旧奋战在前线。

归有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只说归有光这个人,你或许不认识,但他有一篇文章可谓流传千古,感人至深。

这篇文章叫《项脊轩志》。

里面有两句话非常有名,特别是后一句,更是让不知多少人读罢潸然泪下。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是夜以继日的思念,是欲诉无人的千言万语。

幼苗已经长成如华盖般的大树,而我的妻子,原来已经离开我这么多年了。

这一刻往事历历而过,但一切都戛然而止。

言至此已尽,意于此无穷。

知道他的厉害了吧!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今之欧阳修”的归有光,也曾“八上公车而不遇”。

直到花甲之年才考上进士,实现了他报效祖国的愿望。

像他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

有的自己确实一辈子无论怎么努力,就是考不上。

失意之际,只能找一个官府文书工作做一下。

虽然当不了真正的官,但至少能跟着当官的过过瘾,慰藉一下自己破碎的心。

第二条路,心灰意冷,著书讲学。

有的考了几次之后考不上,或者遇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自己一生仕途无望。

便心灰意冷,放弃了走科举这条路。

开始纵情山水,著书讲学。

这方面的代表也有,而且还是几乎家喻户晓的人。

他叫唐寅,也就是我们所熟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他少负盛名且放浪形骸。

去参加录科考试竟然胆大包天,和好基友一起去喝酒PC,离谱的是这事被主考官知道了,直接让他挂了科。

(注:录科是参加乡试之前举行的一次初级考试,录科过了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后来在众人的求情之下,才让他补考。

这才有了后来的“唐解元”。

此后唐伯虎会试的时候卷入了徐经科考舞弊案被捕入狱,差点就掉了脑袋,最后被罢黜为吏。

经此一事之后,唐伯虎知道此生仕途无望,这让他更加放浪形骸,纵情山水和酒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