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徐素娟当上老板娘26(1 / 1)

张亚夫成了受害者,一脸无辜的样子,接着又说:“我希望你们夫妻俩重新和好,回去一定再劝她。如果她不听的话,我只能关店歇业,以此自证清白。”唐伯诚立刻说:“你不用再劝,更不必歇业。因为我不会原谅她,就算她想回来,那也回不来了。”然后又说:“昨夜我已拟好了离婚协议,下班后送到你们店里来,如果她认可的话,马上去办离婚手续。”

唐伯诚骑上车就走,张亚夫嚷嚷说:“你把球抛给我就算了?我没打算接球,你这是啥意思?”唐伯诚不顾他嚷嚷,上路后头也不回,张亚夫呆呆地望着他的背影,又连跺几下脚。

没过几天,唐伯诚和徐素娟办妥了离婚手续。徐素娟也算是净身出户,因为夫妻俩没什么共同财产可分割,银行里有四千元存款,离婚协议中写明了,这笔钱留作儿子的学习费用。徐素娟想争夺儿子的监护权,但是没有得逞,离家时只带走一箱子衣物。

张亚夫违背了在唐伯诚面前说的话,他说不想接球,可是不但接住了球,而且还占为己有。因为徐素娟离开唐家不到三个月,马上就怀孕了,接球人大喜过望,立刻同徐素娟去注册婚姻。

他们的婚礼相当隆重,而且别开生面。在举办婚礼那天,饮食店门前披红挂彩,张亚夫唤来几个朋友,在门前的马路上施放烟花爆竹,足足放了半个多小时,使得空气中烟雾弥漫,路面上留下厚厚一层鞭炮碎屑,据说这天放烟花爆竹,总共花费了上万元。

店堂里张贴着大红囍字,新婚夫妻不办酒席,凡是进店堂里的人,无论是老主顾还是新面孔,大家吃面或馄饨不用付账,临走还送一袋喜糖。这消息传开后,街坊邻里纷至沓来,大家感谢新婚夫妻的大方,少不得要说上几句祝贺的话。

这场婚礼的策划是新娘子本人,这个创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饮食店做了一次成功的营销宣传。因为出了店门的人到处去传,一连几日在这片区域传为美谈,使得饮食店名声在外,不少人慕名前来光顾,同时认识一下具有传奇色彩的老板娘。

饮食店的生意进一步红火,老板娘的孕肚也日渐凸显,老板整日笑哈哈,不再让老板娘上灶台,找了两个雇工来店里帮忙。但是老板娘不肯歇着,仍在店堂里招呼客人,并且坐镇收银台。

最受伤害的是唐家人,唐伯诚的母亲气得生了一场病,唐伯诚的父亲唉声叹气,几个月闷闷不乐。唐伯诚本人更不用说,妻子的无情和背叛,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出格行为,使得他心头淌血,并且脸面丢尽。好长一段日子,他萎靡不振,走路时缩着头,整个人好像矮了半截。

对面那场火爆的婚礼,使他又一次受到极大的刺激。他不能继续住在家里,因为他不敢朝窗外望,要是望见了对面店里的老板,或者是老板娘,立刻会气得心头发颤。同时他还感觉到,自己在这条马路上已经抬不起头来,因为总有人用异样的目光注视自己,而且还要指指点点。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受上级的任命,出任厂里的副厂长。他在上任之后,一心扑在厂里,干脆以厂为家,很少回家来,因为自己的房间已经让给了弟弟。他的弟弟与对象谈恋爱六年,因为没有婚房,至今没有结婚,他把前楼房间让出来后,唐家迎进了一个新媳妇。

唐伯诚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连周围邻居也见不到他的面,有的人甚至猜想,心头受到巨大创伤的唐家老大,是不是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躲进寺庙里出家了?

唐家老大并非别人想象的那样,他是离不开家的人,每个月领了工资,必须要给儿子送生活费,父母身边发生了什么事,作为家中的长子,必须要来亲自处理。不过他总是在夜里来,在家中逗留一会,然后匆匆离开。

唐伯诚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是明智的,如果他出现在这条马路上,除了会遇到异样的目光,还会听到各种胡说八道,一定会让他气得吐血。因为有关两个家庭婚变的传闻,正在街坊中继续发酵,并且衍生出了各种版本。

第一个版本颇有浪漫主义色彩,把他们描述成昔日大时代背景下的,两对错配婚姻的夫妻。如今迎来了新时期,在思想解放的强烈感召下,两对夫妻经过圆桌议,达成了两个家庭的重组协议。而且先富起来的个体户家庭,资助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家庭数万元。两个新家庭皆大欢喜,云云。

第二个版本比较现实主义,大抵是说饮食店老板与女雇工,俩人日久生情,然后暗渡陈仓。不料后来被老板娘发觉,老板娘一怒之下,同自己丈夫离婚。紧接着女雇工向自己的丈夫施压,也强烈要求离婚,谁知被戴了绿帽子的,那个知识分子丈夫,竟然舍不得同妻子离婚。于是女雇工当着众人的面,公然跨过三八线,上演了一出活报剧,云云。

以讹传讹的版本另外还有,虽然描述不尽相同,但是有个共同点,就是对那个知识分子丈夫的极尽嘲弄。幸好唐伯诚听不到这些讹传,在这段日子里,他除了抓厂里的生产以外,空余时间还潜心搞研究,先后申报了几项专利。也真是这几项专利权,奠定了他后来创业的基础,当年李瑞英说他是有大志向的人,一旦找到了机会,一定会大展宏图,这个判断果然被证实。

唐伯诚曾经发过誓,同张亚夫和徐素娟永不见面,并且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后来又放弃了,在唐云峰结婚的那年,儿子一定要请母亲出席婚礼,唐伯诚起初不允,同儿子争论了好几天,后来拗不过自己的儿子,只得向他们发出请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