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卓然而出登舞台31(1 / 1)

李东然不但实力大增,而且一战成名,过不到半个月,洛阳官场,李嗣源,南方诸国,更不用提川陕地区,各方势力都已经知道有李东然这么一号人物。为了争取李东然,李继岌生母刘皇后及其身后势力,以内宫名义代行君权,通过李继岌封李东然为西南征讨使全知川陕军民,这权力可就大了,虽然目前还有几个将军几个地方官会听从一个坐困后宫的皇后教令是个大大的问题,但至少李东然有了大义名分,这对李东然实施军民计划帮助很大。李东然和韩城安敬文一起商量,一致认为目前的军事实力、文治人才最多统治一州之地,再多就无法实施有效管理。于是制定计划,先对基地周边五个县城进行接收管理,这五个县城刚好把基地护在中间,而且把南北交通要道完全覆盖,这样不管谁做了唐皇,己方都可以作为朝廷和川,南昭甚至是贵州沟通的最重要通道,大可以借地利谋发展,同时大家心里也明白这块地方也容易成为四战之地,受两头夹击之苦,一旦中原一统,这块地方是必须拿在手里的,不过目前的形势刚好给了李东然机会,有和各方势力讨价还价的空间,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李东然命安敬文抓紧练兵,韩城全力负责武器制造升级。

时间来到农历4月份,年景较去年要好很多,地里的庄稼郁郁葱葱,尤其南瓜长势喜人,今年除了基地里和韩家镇,周边有些村镇也分到了种子,这些村镇只有极少数思想保守的农户没有种植,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种了一些。期间李东然还告诉农户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虽然不明所以,但是照做以后,现在南瓜坐果充分,每颗秧上坐果5枚左右,等到南瓜成熟,光是现在种植的面积产出,加上小麦杂粮,至少能够保证10万军民不会挨饿,如果进行战时分配政策,当可保证4万军人战力,11万百姓维持生命。民以食为天,关键时候当权者能不能让百姓吃饱肚子,是维持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在同样土地面积能够养活的人数这一指标上,目前中国大地可能只有吴越钱氏可以与李东然稍作比较。这一点也成为李东然日后不断扩大实控面积的重要基础。李东然同时推出新的土地政策,现有耕地登记完成以后,农户新开垦的土地,官方予以承认并加以保护,同样是5年内不收地租,这一条政策颁布,五个县三个月之内增加土地30%以上,中国的农民自古就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一群人,只要给一些支持,他们自然会拼命劳动创造价值,看到农户起早贪黑耕种开垦,李东然都觉得自己的政策太苛刻,可是农户们却觉得在这乱世能够有这么一个统治者,能够有这个政策,很是幸运,干劲十足,这就是认知不同造成的思想差异。

在整个夏季,华夏大地处于一个平和期,后唐各势力都在积蓄力量观望对手,同时暗中联合希望占据有利位置。北方最大对手契丹,因为完颜阿骨打身体抱恙,也没有什么动作。这种和平给了各方势力一个喘息的机会,尤其李东然,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目前的势力范围巡视一遍,很多百姓都知道了,自己目前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穿着朴素,面容和善的年轻人,并且这个人喜欢到地里看庄稼,喜欢和村中小孩子瞎聊,碰到老年人也愿意停下来问问生活琐事,关键是这个年轻人真的知道很多事情,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膏粱子弟。这个时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绝大民众一辈子连一州长官都没见过。李东然转了一圈,心中十分压抑,百姓过的太苦!虽说基地在全力救助,但是新粮下来之前,肯定是不够吃的,大多数家庭都是保证孩子和主要劳力的口粮,妇女和老人只是勉强维持身体所需,就这样他们见到李东然,仍是感恩戴德,李东然心中信念更加坚定,我华夏子民,绝对不能如此过活,能凭借现有资源过上好日子最好,如果不能那就向外扩张,总之先保证自己人吃好住好,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然后再来谈什么国际主义!

李东然平时还要在学校教课,要说这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真是奇妙,程陌对物理十分感兴趣,学得也快,可是对语文则是十分不喜,而他妹妹程依则是数学突出,很多时候李东然讲一遍,然后就可以让程依带着其他学生复习了。李东然深知一门学问想要生根发芽,直至发扬光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进行一次数学和物理启蒙,为了这个世界发展,也为了将来能够有一些同路人,从技术到思想上,有人能够和自己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不然活在这个世上,未免太过孤独。

就这样到了收获季节,李东然实控区域是个大丰之年,这次收获以后,民心更加稳定,百姓终于有了安居乐业的样子,所谓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因为不用交租,各家存粮吃到下次收获没有问题,多出来的粮食还可以比市场价高一点卖给各县城官方所设的粮仓,卖粮所得足够日常开销。官方这边,基地所产粮食加上基地农户出山种地所得,足够支撑军队和各地县衙人员所需。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鄙视链,基地里的农户觉得高外面农户一等,韩家镇农户觉得高其他镇一等,尤其基地内农户,如果愿意可以迁出基地,可是没有一户愿意,宁可在基地内像个产业工人一样种地拿报酬,也不愿意出去自负盈亏,这里面有安全考虑,有稳定考虑,也有了后世的教育考虑,住在基地相当于住在学区房啊。家中有适合参军的也更加积极,除去为了军功,也是为了守护自己目前所拥有的。

反观李绍琛残部分裂成3股势力,占据西川,甄武义占据东川,四股势力为了争夺资源狠狠打了几仗,谁也奈何不了谁,现在将乏兵疲,士气低落。李东然决定粮食入仓以后,就发兵入川,争取年底之前控制整个四川之地。现在李东然可用之兵,包括特武营两个,每营300人,全员配备强弩,米长军刀,炸弹,短刃,各种行军用品,同时为了机动性,集中所有能够得到的战马,挑选最好的配备给特武营,做到了特武营全员骑兵,可以说这两个特武营,从装备到训练,都超出这个时代太多。野战部队28000人,分成7个野战团,每团4000人,其中1000弓箭手,长矛步卒1000,陌刀兵500,盾刀兵1000,后勤兵500,这个配备和当代其他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独立的后勤部队,战争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减少征召民夫徭役。专业的后勤部队后勤保障能力大大高于普通民夫,既增加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又客观上减轻了百姓负担。同时有县城和军事据点守军17000人,分别驻防5个县城和实控区域周边32个防守据点。李东然安排好守卫力量,集合5个野战团,一个特战营,2万余人兵指四川。这么大的事情是瞒不过其他人的,各方势力都在观望,看看李东然到底战力如何,李继岌居然主动要求随军出征,他在基地内呆了几个月,对李东然很多管理措施心服口服,还听了几次课,要知道李继岌是学过算学的,李东然所教和他之前学的完全不同,但确实用起来更加方便,就拿统计军事所需为例,以前做这个事情的人才很难找到,但是现在程依就可以把大部分数字算的清清楚楚,李继岌实在想不明白李东然这些知识都是怎么学来的,这次随军,也有学习的意思。他心里是真心希望李东然成功,因为他发现李东然特别重视诺言,而且同姓之人,总觉得肥水没流外人田。

中秋节一过,李东然正式发兵,李东然深知自己带兵不行,任命安敬文为行军统领,自己挂了一个元帅的虚衔,实际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大军正式出发的日子,校场授旗,无需动员,士卒深知自己的使命,为家中父母妻儿,为子孙后代,为亲朋故旧,为了不再流浪挨饿,为了世代安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