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6-灵雀护孤(1 / 2)

宋朝初年,江州的山水之间,坐落着一个宁静而古朴的村落——郑家村。村头,一座历经风雨洗礼的破庙静静地伫立着,岁月在其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庙内,除了供奉的神像外,还栖息着一只与众不同的灵雀。这只灵雀不仅通人语,还通人性,它似乎能洞悉人心,感知世间的冷暖。

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灵雀正在庙中的树枝上梳理着羽毛,突然,它发现庙门外躺着一个不省人事的小孩。灵雀见状,心中一惊,急忙飞下枝头,凑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因为饥饿而晕倒了。它立即振翅高飞,四处寻找食物。不久,它便衔来了新鲜的浆果,小心翼翼地放在小孩嘴边。在灵雀的精心照料下,小孩渐渐苏醒过来。

小孩名叫小笛,年仅十岁。他原本是郑员外的独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半年前的一场意外夺走了他父母的生命,留下了他孤苦无依。更令他痛心的是,叔叔小玉趁机霸占了他们的家产,将他赶出了家门。小笛从此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这次,他因为连续两天没有进食,体力不支,才昏倒在了庙门前。

当小笛看到眼前的灵雀会说话时,他先是惊恐万分,但随后发现灵雀并无恶意,才渐渐放下心来。他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灵雀。灵雀听后义愤填膺,它决定帮助小笛讨回公道。它让小笛先在庙里安心休息,自己则飞进村里寻找郑家。

不久,灵雀便找到了郑家。只见一个满脸络腮胡、身材魁梧的男人和一个肥胖的婆子正忙碌着,他们正是小笛的叔叔小玉和婶婶。原来,小玉为了贪图财富,将霸占来的房子改造成了一家商铺,当天正是商铺开张的日子,热闹非凡。灵雀巧妙地藏在屋檐下,趁小玉夫妇俩忙于招待客人,不注意之时,从窗户飞进去,悄悄地从抽屉里衔出了三枚铜钱。它小心翼翼地飞回庙里,将铜钱交给小笛,让他去买馒头充饥。

从那天起,灵雀成了小笛的守护者。它让无家可归的小笛栖身在破庙里,自己则每天清晨飞进商铺,从抽屉里衔回一些钱来,供小笛吃喝。虽然钱不多,但足以让小笛过上温饱的生活。灵雀的善举,让小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关爱。

然而,好景不长。一晃一个月过去了,小玉在清点账目时,发现商铺里的钱总是莫名其妙地减少。他经过一番观察,终于发现了灵雀的小动作。愤怒之下,小玉连夜布下了机关陷阱,准备将这只通人性的灵雀捉拿归案。

第二天,灵雀一如既往地飞进商铺。然而,它并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当它再次从抽屉里衔出铜钱时,突然触发了机关,被困在了一个铁笼子里。小玉得意地走过来,将铁笼子提了起来。胖婆子看到这一幕,顿时心生一计。她建议小玉将灵雀身上的毛拔光,然后丢到街上喂猫狗。小玉一听这个主意,连连称妙,立刻动起手来。

在胖婆子的协助下,小玉将灵雀从铁笼子里取了出来。他残忍地抓住灵雀的翅膀,一根根地将它身上的羽毛拔了下来。每拔下一根羽毛,灵雀都疼得惨叫一声。最终,灵雀身上的羽毛被拔得一根不剩,它疼得昏死过去。

等到灵雀再次醒来时,它发现自己被丢在了一条偏僻的路边阴沟里。四周静悄悄的,没有猫狗的踪迹。灵雀暗自庆幸,但它知道自己的处境依然危险。它强忍着身上的剧痛,挣扎着从阴沟里爬了出来。然后,它凭借着微弱的记忆,慢慢地爬回了那座破庙。在庙里,它找到了小笛。虽然身体已经虚弱不堪,但它看到小笛安然无恙,心中便感到了一丝安慰。

小笛看到灵雀的惨状,不禁嚎啕大哭。灵雀扬起翅膀帮小小笛拭干眼泪,附在他耳边叮嘱了一番。第二天,小笛重新出去乞讨,逢人就讲,那破庙的菩萨能说话,十分灵验,一时引得周围的百姓纷纷前来。灵雀则藏在菩萨脑后,对求问者应声而答,凭着灵性,预卜吉凶,往往皆中。

这庙里的香火顿时兴旺起来,名声也传了出去,一直传到小玉的耳中。这小玉家资殷实,却没个一儿半女,一直引以为恨。因此他也备上供品到庙里问卜。来到庙里,小玉倒头就拜,灵雀见是仇人,顿时怒上心头。但听了小玉的一番祷告后,再见他的大胡子。灵雀顿时有了主意,只听他缓缓说道,施主命中本无子,不如认命。

小玉一听急了,磕头如捣蒜,一会儿就磕出了血印。他发誓道,菩萨,你行行好,如果能让我们生出一儿半女,就是叫我上刀山下火海都行。

灵雀开始吊小玉的胃口说:“心诚则心愿成,但问施主,诚心即合。”

小玉跪在地上赶忙答道:“只要我能生个儿子,菩萨您尽管吩咐就是了。”

“若肯除尽胡须,儿女说来就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