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假天子诏书37(2 / 2)

不管曹操发布的檄文是真是假,曹操的这个忠义之心,都值得信任。

袁绍等十八路诸侯也愿意冒险,手下精兵强将无数,正欲一试身手,就是缺乏一个出兵的契机,不然就会落得董卓一样“造反”的罪名。

往长远考虑,将来汉献帝责怪曹操矫诏,前面还是有曹操顶着。

袁绍等人只会有功,不会有过。

而且各方诸侯帐下皆有绝顶聪明的谋士,参与讨董联盟实则利而无一害,肯定会在自家主公面前怂恿他们出兵。

不管曹操天子诏书是真是假,袁绍等人还积极响。

出兵有名,他们有了。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袁绍等人早已经招兵买马的,他们等待的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恰巧此时曹操发布诏书了。

自从袁绍离开洛阳回到渤海之后,他就一直忙于招兵买马。

推翻董卓也是袁绍一直想干的事情。

恰逢袁绍得到曹操诏书,立马引兵三万前往会合。

三万人马已经算是很庞大的军事力量了,从何而来?如果不是早有准备,别说三万了,只怕三千人马都聚集不齐。

出兵的实,他们也有了。

有名有实的讨伐董卓,自然大家积极响应。

除了以上共同原因之外,部分诸侯还有其他原因。

像孙坚,他是真的一心为东汉政权稳定而来,虽然结果令他大失所望,但终究忠君报国的心是真的。

像曹操,他发布矫诏其实也是为了自保,因为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他完全没有能力和董卓抗衡,抱团是曹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像马腾,他是巴不得天下大乱,讨伐董卓不过是除掉一个中央割据而已,而他想着的也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像陶谦,他的响应更多的是热闹热闹,胸无大志的他自保都难,和其他诸侯混个脸熟,不过是自保的手段之一。

……

当然每个诸侯都有自己的考虑,来还是不来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也都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权衡利弊的最终结果。

当然,

作为男一号的刘备自然也是收到了曹操的《讨董檄文》。

而且在各地诸侯势力没收到之前,刘备是第一个收到的。

恰逢袁术想要攻打关羽镇守的庐江郡,合肥、寿春被刘备攻占,他袁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之后的一年中,袁术数次攻打寿春,兴兵一万想要从刘备手中夺回庐江郡。

奈何刘备手底下的大将关羽太强,袁术帐下的骁将俞涉,单挑未及三回合,被一刀砍于马下。

偏将荀正,在关羽面前疯狂叫嚣,被一刀秒杀……

比起袁术,这个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更加让曹操忌惮,感到害怕……

而且刘备的扬州,基本上完全控制了扬州大局。

身边又有诸多将领,就算远坐江东,仍有坐守江淮一带的大将关羽镇守。

又有长江天堑为第二道放线……

只需要大力训练江东水师,以江东为大后方,谁都无法动摇刘备的扬州根基。

“我草!曹操要来找我?!!”

刘备听到宿敌的曹老板不日渡江要找自己。

一时间有些惊讶,感到无比震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