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发展和计划(2 / 2)

这治铁这方面,经过多年的不间断搜寻和派遣村里青壮外出求学,目前已经有了一队成熟的工匠。其中有一位牛铁匠曾经是洛阳官方铁作坊的大匠,这人很有见识,身处低位但已经察觉到洛阳的风波诡谲,趁机跑路回乡后来加入了大树里。

早在西汉时炼铁高炉已经在国家上层普及,到了如今东汉末年高炉炼铁技术已经全面普及,一些地方的小豪强也能自产自足。炼铁工艺已经达到了炒钢,炒钢就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状态,加以不断的搅拌,利用空气中的氧使之脱碳,以获得不同含碳量的钢。

在锻造和铸造后这些铁器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上面已经完全够用。

在武器这块就用到了“百炼钢”技术,就是把炒钢后的熟铁或者钢反复捶打,去除钢铁中的杂物,使之更加坚固耐用。但这种工艺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很大,产量低微。张安一直在试图改进。

在炼铁和治铁这块张安知道的不多,他把这些铁匠组织起来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待遇。然后把科学方法告知,也就是平时多观察,然后记录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然后说了一些前世听过的词汇比如炼铁时候的温度越高越好,而风越大温度越高。可以多种材料混合炼制,“淬火,退火,回火”等。

想当初张安他家的东西都是木头和土陶的,他们每年生活和劳作都十分辛苦。这些年随着炼铁治铁技术的发展村子里面的生活用具基本都换上了铁器。而在150人的村卫队也基本配齐了刀枪弓箭,并且还私藏了20多副甲胄,只待时机一到就将大放异彩。

随着村里的技术发展,商品也逐渐增多,而人员的增加也对钱粮需求增大。张安就顺势组织了一支商队,主要售卖的商品有衣服,农具,家具等。主要贩卖到周边郡县,这些年商队的发展很快,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大商队加上3个商队了。他们走南闯北收集了很多信息,让张安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明了。

长社县距离洛阳很近,路程只要两百多里。在这里起义闹革命那真是抱着老虎喊救命——找死。后来的黄巾起义也证明了这一点,朝廷选择卢植去翼州打张角三兄弟,让皇甫嵩和朱儁联手打波才,主次轻重很是明确。想必当时波才也是很茫然吧~

但这波才也是真猛,黄巾184年起义,朝廷在185年3-4月派兵来镇压,他在这大半年的时间已经从荆州打到了长社,可谓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了。最后还打败朱儁,围住了皇甫嵩~

张安经过这些年的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就是趁着黄巾起义的混乱时期一同低调行事,他准备到时先把周边的那些平时凶残嚣张的豪强平了,然后获得他们的物质装备和人力。之后再转战扬州,如今的颖水可以直达九江郡的芍陂。那里在此时引淠水成湖,有万顷良田可养活千万人口。这芍陂就是现代的淮南寿县,周边有煤矿和铁,水运很是便利,实在是一块宝地。后来的袁术也是得到了这里后膨胀的称帝了~

张安准备效仿明朝洪武帝朱元璋的路线,到了扬州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科学技术,种植水稻增加生产。广积粮缓称王,先向南向西发展,等时机成熟再行北伐。如果这中间出了问题他就去投靠刘备,如果还不行那他就打算带着宗族去交州那边开荒隐居,把前世的知识写出来,也算不枉此生了。

在有了明确的战略宏图后,他和张大叶,张成以及村里一些重要核心人员相互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他们目前还不愿意背井离乡,多有犹豫,但只要黄巾起义一旦发生,冷冰的现实会让他们做出选择。

这些年张安一直在做着准备,首要的重点就是寻找人才,他用心回忆后确定了几个当前可以争取的人才。在文士方面他们分别是颍川郡戏志才,颍川郡治阳翟郭嘉,这两人都是寒门出身,现在年龄应该和张安也应该相差不大,是可能邀请到并愿意一同共事的人。

其实这个时代的颍川郡真是群英荟萃,人才有名的像荀彧、荀攸。钟繇,陈群,辛毗,杜袭,赵俨。这些人现在都已经开始名传州郡,张安那是久仰大名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和这些人接触,道不同不相为谋,经历前世的洗礼,他知道他应该做什么,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在武将这方面他想到的是陈留典韦,他此时已经出名,他为刘姓友人打抱不平,当街杀了曾经的富春长李永,震动郡县。

东郡顿丘人乐进,历史上他出身低微,容貌短小就是个子矮,可能只有一米五、一米六,一路从底层拼杀做到了五子良将。

泰山郡于禁,为五子良将之首,以治军严整,指挥优秀传名后世。他俩人都距离长社较远,泰山郡更是在兖州边界和青徐两州交界,路程应该有一千多里,此时大乱将起,外出千里去找两个不认识的人听起来实在荒唐。但想要成事必须要有人才,张安他自知除了后世的见识他并不出众,并没有汉高祖刘邦的识人之术。经过慎重考虑张安觉得还是要走一趟,他能想到的人才就这几个,实在是不可错过。

这五人都出身微寒,是经过历史验证的大才,如果能得到他们的相助,未来可期。在假借异人的名头,张安这些年一直在打探这几人的消息,如今都有了明确的线索,再有两年黄巾即将起事,时间紧迫他已经准备动身。

他计划先去拜访本郡的戏志才和郭嘉,然后去陈留找典韦,再去东郡见乐进,最后去泰山郡找于禁。一路一千多里,生死难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