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发展和计划(1 / 2)

公元182年5月,光和五年。

长社县大树里武备场。张安正拿着木刀与人对练。

他们都身穿着短袖和短裤。张安刚来汉代时才发现这个时代的袴也就是裤子都是开裆裤,此时的人一般都在上身穿个长袍。难怪汉代的人坐姿一直都是跪坐,穿着开裆裤确实不方便坐着。而普通的百姓平时劳作的时候一般穿着犊鼻裈,外观看起来就是个三角裤。

张安一直都不适应这种开裆裤和跪坐的风俗,好在他是个平民,身边的人对他没有什么礼仪方面的要求,只是当初在钟氏学堂那几年每日跪坐颇为难受。后来村里的匠人渐多,张安就让他们设计出了长裤、短裤、长袖、短袖等方便日常穿搭的服饰。他内心从来没有主动迎合融入这个时代的想法,一向都是被迫忍受的。现在有了条件和时机他自然要改变,留下那些优良的改变那些落后的糟粕。

张安家自从推广新的耕种方法后,在村里有了巨大的威望,而张大叶身为族长和里长,名与实具备,号令很是有效。这些新的服装虽然跟往常的不一样,但确实比之前更加方便舒适,也就慢慢的普及适应了。后来周边的其他乡里也有人来采买,连钟氏都让张成拿回去了一批服饰,听张成说,钟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非常喜欢这种新式的衣服,在家都会换上,只有出门时碍于当时的礼法不得不换回繁琐不便的旧服。

只见张安持刀护在身前,绕着对方缓慢移动,试图找到对方的破绽。注:汉代的环首刀外观跟长剑类似,只是单边开刃,刀背较厚。

他见对方随着他移动,动作流畅应对得法,就拉近距离,不断变换方位使刀佯攻。然而对方经验丰富,所有佯攻都被提前阻拦。他见试探无效,突然发力砍向对方左臂,对方缩身一闪让了过去,张安趁对方身形不稳,立马展开猛攻,左劈右砍不给对方喘息之机。那人一时间或挡或躲有些狼狈,连续交手十几回合后俩人气息都有些不稳,再一招猛砍后张安终于窥见破绽,一刀劈掉对方武器,赢得了胜利。

张安收刀向对方行礼说道:“远江兄,承让了。”

张达字远江是村卫队的一名队长,他的字也是张大叶给取的。他还礼说道:“仲定,进步何速也。”他们俩人这几年经常切磋,一开始张安输多赢少,后来慢慢的互相输赢,如今已经赢多数少了。

张安笑道:“远江兄过谦了。你等历经生死,不是我这种花样式能比的。”这些年大树里也并不是太平无事,出过几次乱子,幸好有村卫队训练有素,面对贼人应对得法,都化险为夷了,经过这些真实厮杀,队伍已经有了血性。

后来还负责村子商队的保护工作,主要在颍川郡内和周边来往,如今世道混乱盗匪猖獗,经历了不少凶险,队伍逐渐不凡。

张达道:“仲定,你用功甚勤,又天资聪颖,不必担心。”

随后俩人又比试了一番箭术,以30米箭靶为准,各射十箭。箭靶上面画有5个区域,越中心分数越高依次是五四三二一,这也是张安设计的。结果是张安十箭共得18分,张达共得26分。俩人均没有脱靶。

这个分数在整个卫队里面算是中上等,射箭需要长期练习,还很需要天赋。古代的百步大概也就是30-40米左右的距离了。另外他还没有见过传说中的神射手,目前大树里甚至整个长社县他都没有听闻有人能稳定射中百米外的箭靶。要知道前世的足球场大概也就一百米左右,试想有人能从这边球门射到对面的球门那真是恐怖如斯。

现在整个卫队使用的都是复合弓,根据不同人拉力配备的弓,最强的能有100多斤。张安平时用的是60斤,射箭时并不需要完全拉满,只是60斤弓威力更大。

箭羽使用的是无毛“风羽箭”这种箭将箭尾安羽处剔空两边,利用向内凹进的空槽产生涡流阻力使箭保持飞行稳定。这本是宋代才有的,主要是因为大树里这边没有什么羽毛,也不方便公开采买,就另辟蹊径选择用这风羽箭了。它跟传统的羽箭相比除了不要羽毛没有其他的优势。

张安前几天刚在家族的祠堂行完冠礼,此时他戴上了斤帻也就是一块包头布,也叫做葛巾。在大树里男子16岁举行冠礼,代表这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娶,由长辈赐予一个表字。张安的表字在多年前大哥张成的冠礼日就订好了,张成是伯安,他是仲定。

此时距离大树里举办团练和精耕细作已经过去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多。这些年来村子发展迅速,对外不断的吸纳优秀人才,对内举行团练和精耕细作,十分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平时村里大事也是举办族会一起商讨,最终由张大叶决定。

经过这些年不间断的团练,如今村里已经有一百五十多人的卫队,这些人经历长期的锻炼和真实的生死凶杀已经蜕变,成为了能战之士,能娴熟的使用刀,枪,箭等常用武器,对于阵型和调度更是和散兵游勇拉开差距,进退有度,纪律严明。

而经过这三年来的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质的提升,整体产量都提升了一倍有余。每年给钟氏交2-3成的粮就能抵扣往年的5成税租。有了多余的粮食,大树里总算摆脱了生死线,可以从容的吸纳流民中的一些人才,现如今大树里的人口已经大概了3000多人,还在不断的增长。比之三年前增长了也近一倍。这个时代早就有了烧砖制陶的工艺,只是下层的百姓无人在意,他们只能自己用泥土和草木搭建房屋。后来张安集合众多工匠开办了烧砖作坊来解决众人住房的问题,让村里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