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上香22(1 / 2)

“道法自然”的字帖依然悬空而立,四个大字流转着莫名的韵味,让在场三人收获颇丰。

尤其是江澈,在感悟其中的韵味时,隐隐感觉要突破至第三玄,就连原本近乎于停滞不前的德经修行也好像有了一丝松动。

待到那一炷香燃尽后,“道法自然”重新落在案桌之上,江澈等人的感悟也随之结束。

香炉里的香灰在“道法自然”落下之后,开始自行在香炉里翻转,不一会儿,约摸一炷香的香灰自香炉飘散而出,进而在空中涂抹,最终在上空中凝结成两个字——“重山”。

“嗯?这难道就是道祖同意的意思吗?”

李重山有些失神的看向空中的“重山”二字,有些疑惑的问道:“这上空中显露出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清徽凝神观望着空中的“重山”二字,震惊不已,当即拂袖往道观门口一招手,门上牌匾自行脱落,径直来到清徽面前。

清徽先是向空中的“重山”二字行了一礼,后又开始双指并拢,划向空中的那两个香灰凝成的字,将“重山”两个字移到牌匾之上。

原本牌匾上的“上清观”三个字,被清徽在划拨“重山”两字时,早已削去。

现在牌匾就成两个字“重山”。

看到这里,江澈和李重山这才明白,原来刚才显化的两个字是新起的宗门名字。

就在这时,李重山重重的拍了一下自己脑袋,摆出一副懊恼不已的神情。

“哎呦,早知道应该选个霸气外露的名字,让我给忘了啊。”

旋即又转念一想,对清徽叫道:“老头你也不提醒我一下,现在直接默认为我的名字。”

“这也不是不好,就是有些高调了,倘若日后我和澈儿将这发扬光大,叫重山宗怪臊人的。”

李重山左右看看那牌匾上的字,心中是欢喜不已,可面上还是露出一种不妥不妥的神情。

润了润嗓子,又整了整衣冠,他摆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假意说道:“这会木已成舟,我便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接着话语一转,对江澈嘱咐道:“澈儿,日后在宗门典史上,一定要将为师如何推脱,如何被道祖逼着起这个名字的要如实记录,不能让后来者不知道此名的由来。”

江澈一愣,不是师傅自己忘了取名,继而被道祖以名字相取的吗?

什么时候变成道祖逼迫,你自身不从的情况?

刚想要询问一下,就听清徽说道:“好了,既然宗门名号已确定,接下来就让澈儿上最后一炷香。”

“我也要上?”江澈有些受宠若惊,语气间透露出不可置信感。

李重山摆出理所应当的神情,很自然的回道:“当然,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三炷香肯定是我们三个人一人上一炷。”

“你上的是首徒香,日后便是这重山观的开山大弟子,要以振兴道门为纪要,切不可慢待。”

清徽拿起案桌上的最后一炷香,递到江澈手上,对他嘱托道。

后者连忙恭敬的接过来,点头称是,后又学着清徽上第一炷香时的动作鞠躬弯腰,神态无比恭敬。

只是在要将檀香插上时,江澈蓦然回头,问道:“师祖,我需要说些什么吗?”

清徽略微思索了一下之后,说道:“无妨,凭本心,有话则说,无话则在心中祈愿即可。”

听闻此话,江澈原本要伸向香炉的手缩了回来,略大的袖袍将他双手紧紧藏匿,那炷檀香被江澈覆盖在袖口之下。

他神情变得异常肃穆,眼中满是坚毅,缓缓将手中檀香点燃,面对着落在案桌上的“道法自然”,声音较之以往的温和,此刻变得极为厚重,朗声说道:“重山首徒江澈,愿一心向道,以光复道门为己任,乞天地明鉴,道祖作证,若日后有违此言,当以天谴。”

清徽看着少年坚毅的神情,听着少年恢宏的言语,在心中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奈何,奈何天道无情,气运浅薄啊。”

“道法自然”的字帖在无人注意时,似乎被庭院里的秋风吹动了一丝,后又安静的躺在案桌上。

江澈上的那一炷香在香炉中肆意燃烧,烟气随风飘散去往远处。

“唉,时也命也。身负背弃之物,何处能容你?”

清徽眼睛瞥向烟气飘散之地,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

檀香就快燃尽,香中的烟气还是没被“道法自然”吸入,清徽心中不禁有些发愁。

“咦!”

一声惊诧声自李重山口中响起,他指着江澈那炷快燃尽的香,奇怪的说道:“怎的澈儿上的香,没让这字帖吸入啊。”

李重山的话语仿佛是一道开启“道法自然”的开关一般,当他说完这句话时,那一炷香的烟气也到了最后时刻,就在香断的那一瞬间,字帖及时将最后一缕香气吸入其中。

清徽讶然,心中一阵唏嘘,“果真是天运之子。仅仅一成的天运,就能让道祖破例收下。当真是鸿运齐天,真不敢想象中洲那独占七运的儒生该有多么得天独厚。”

心中思绪暗自泛滥,清徽忽然间又想起移植心脏之时,那青年人说过的话,心中暗自猜测到,“难道是想借那物,去扰乱那中洲儒生的气运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