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金鳞龙纹锁子甲4(1 / 2)

四周都是一片农田,爆炸声也没有在寂静的村落留下太大的动静。

蓝色的火焰还在闪烁跳动,九叔的内心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座墓八米深的地下,出现了以前盗墓贼还未完全掩埋掉的盗洞,这可不是一个好现像,现在只能等洞口火焰散掉,通气后在下去看看了。

目前看来十有八九吃了剩锅了,在我们这盗墓叫支锅,一般领头人都被称为支锅,比如说林支锅、赵支锅、李支锅、王支锅。

当碰到了一个大墓,一人吃不下,这时候你就可以选择“摇人”。摇人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数位支锅并存的现象。

这个时候避免出现黑吃黑的现象,就会“转锅”,就是每个支锅手底下的人都打乱顺序轮换,类似于打麻将的换风。

不过现在摇人都变成了打架斗狠,打不过人家放狠话,叫别人等着去叫人来。九叔那时候也是年轻,第一次干没什么经验,哪里知道“摇人”这行里人的门路。

这些都行业的黑话,众人架口锅,一起混口饭吃,黑吃黑在我们这很少,都是行里人,名声一旦臭了,你在这行就混不下入了。

年轻时也觉得大家都是出来求财,目光不必如此短浅,后来发生的事使我明白,我对于人性的认知还不够深刻。

直到后半夜,火洞子中的气体挥发后,给洞口通风后,九叔才敢下洞。顺着挖掘的盗洞下到古盗洞口,只见一个圆形的盗洞赫然出现眼前,素有古圆近方之说。

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盗洞中,九叔划了一根火柴,拿起泥土搓了搓,看这洞口土层发掘的痕迹推断,这怕是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的盗洞。

现在只希望这个剩锅中还留了点剩饭剩菜,毕竟这大冬天的,九叔就带了三件工具离了家门,身上一分钱的盘缠都没有。

他拿起军工铲直接钻入古盗洞中,顺着滑落下去,随后安稳着地。随后又划了一根火柴,借着微弱的火光,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这个古盗洞竟然直接打到了主墓室。

主墓室上方填充了大量的白膏泥,其下用大量木炭包裹着一个长七米,宽五米,高三米左右的巨大棺椁,棺盖已被打开。

九叔见到主墓室西南角居然还有两个盗洞,仔细查看盗洞情况,确定应该是明清时期的发掘痕迹。

再次划了一根火柴,只见被白泥膏和木炭包裹的棺椁为西汉彩绘四重棺,虚掩的棺盖上刻画着朱地彩绘。

以朱漆为底,绘有彩青龙、白虎、朱雀和仙人等祥瑞图象,头挡、足挡及各个侧面的图案主体花纹采用黄、褐,棕等较明亮或近暖的色彩。

色彩艳丽夺目,绘图技巧娴熟,以线描为主,兼用平涂渲染,还通过堆漆使纹饰显出浮雕花纹,刻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同浮现眼前一般。

大家可以去省博物馆参观,辛追夫人的西汉彩绘四重棺,当真是刷新你对我国古代艺术高度的认知。

你会觉得凡高的星空,什么蒙那里沙,也不过如此。说到这里允许博主装一波,双手画清明上河图,可以有资格评价外国人了吧。

两千多年前的绘画材料是各种宝石矿物研磨而制成的颜料,就说北宋时期流行的孔雀石,如今也要几千块一克,蓝色用的蓝铜矿,也是四位数。

火柴在这幽暗的地宫中只坚持了二十秒,趁着这点时间,快速地察看了棺椁内的情况,墓主人尸体早已和包裹的丝绸织品一同腐烂成黑泥,九叔也不再有所顾忌,摸黑伸进棺内寻找遗留下来的陪葬品。

九叔在内棺中的黑泥里摸索着,突然手指碰到一个坚硬的金属坨坨状物体,这让他异常兴奋起来,这剩锅中总算还剩了一点肉汤。

继续摸索着,又摸到两个铁坨坨,有了收获后九叔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松了下来,这一趟没有白来。

拿出来后又在棺泥里翻找出了一块玉佩,来不及细细查看,直接放入贴身口袋中,而后又从黑泥中摸出来一枚金锭子,除此之外他翻遍整座内棺再无它物。

虽然是剩锅,数百年前的前辈们,倒是也剩了口汤喝,接着他又向内棺外的三层椁中继续摸索,如同泥沙中淘金,隐藏在漆黑墓泥中的古物在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摸到第二层椁,硌手的感觉又再次出现,切实地摸到实物后,这又是一枚金锭子。我猜想以前墓主人下葬时四重棺底部应该是铺了一层金灿灿的黄金,随后再铺上各式陪葬品。 紧接着摸完第三层椁,除了墓泥就再也没发现遗漏下其它宝贝,就在九叔准备退出这座古墓的时候,他发现内棺长度不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