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抽盲盒,咸鱼女主在六零躺赢_分节阅读_第126节(1 / 2)

“王老师,你好!”林冬梅自我介绍道,“我是文学1班的林冬梅,有些私事需要和您了解下。”

“你说吧。”王强淡淡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疏离和一丝冷漠。

林冬梅知道辅导员不是服务行业,也听说和经历过后世一些辅导员的糟糕态度,所以她也没有太在意王强现在的表情。

“是这样的,我在原籍工作的时候已经加入了江南省和桃江市的文联及作协。现在因为被京城大学录取,所以我的户口已经到了湖安区,因此我的会籍也需要相应的迁移过来才行。但我对这件事没有什么经验,所以才过来向您打听下该如何处理?”林冬梅问道。

“你这个学生还真的是麻烦!学生不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劳动么?参加什么文联作协?”王强掏出一块手帕慢悠悠地擦着自己的眼镜,“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林冬梅毕竟是在社会上工作了十余年的人,自然看得出王强这人只是嘴巴上说说,估计过后就忘记了。她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有些难看起来,风波时期除了造成很多问题之外,一些官僚主义作风也在这个时候滋生开来。所谓“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说的就是王强这种手里有点小权但压根不想着为人民服务的小官吏。

“王老师,那需要我做点什么么?比如提供我的会籍卡什么的?”林冬梅故意提醒道,“而且我这边需不需要主动去京城市或湖安区的文联及作协去递交给申请什么的?”

“你这个同学烦不烦人啊?我不是说了么?我知道了,你可以回去了。”王强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林冬梅赶紧走。

林冬梅如果还是个没有离开过象牙塔的学生,那么就真的有可能被王强这个态度给吓回去。可林冬梅是谁,她可是抓过敌特组织的人。

“王老师!”林冬梅提高了嗓门,此时办公室的人都注意到这里了。“这里是学生工作办公室吧?您是我们的辅导员吧?那么我现在就想知道我的会籍迁移该如何走流程?而不是你一句‘知道了’就可以打发我走的。还有,国家既然恢复了文联和作协就证明这样的群众组织是有益的,你为什么要质疑我加入这样的组织呢?何况我是在完成了学习和工作之后才加入的。否则我也不会高考成为江南省的文科第一名,同时我还是江南省模范、妇女红旗手及先进青年等荣誉的获得者。所以,您在质疑我什么?”

林冬梅不是很喜欢这样晒自己的荣誉,但她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秀奖励的做法也的确很有效。办公室其他老师看向林冬梅的目光不再是老师对学生的那种优越感,而是带上了一种羡慕乃至尊敬的目光。毕竟他们也是劳动者,自然晓得这些省级荣誉有多么难得。尤其是他们还在京城,更是晓得林冬梅如果顺利发展下去,那未来肯定是在他们之上的。

“这位同学,你刚刚是询问会籍迁移的问题吧?刚好我就是负责组织关系的,你来我这里办理吧。”其中一个老师立刻笑着说道。此时结好林冬梅,未来没准就是一条大腿。

既然有专门负责这个事情的老师出现了,林冬梅自然就将王强甩到了一边。

负责组织关系的老师耐心地将流程讲解了一遍,虽然有些小麻烦,但是总比无头苍蝇好很多。何况这个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小窍门,这样可以帮林冬梅节约不少时间。

“谢谢你了,冯老师。”林冬梅感激地说道,“那咱们这有负责宿舍管理的老师么?”

“那你找前面的陈老师就好了。如果你要换宿舍什么的,找他就对了。”冯老师说道。

林冬梅和冯老师道了个别之后就到了陈老师那。陈老师是个慈眉善目的小老头儿,花白的头发也带着一副黑框眼镜。不过和那个王强老师比起来,陈老师显然要和蔼许多。

“小姑娘找我有什么事情啊?不会才开学就要换宿舍吧?”陈老师笑着说道。

林冬梅于是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略带请求地说道:“陈老师,我现在也算是在京城安家落户了,那我能不能在有空的时候回去看看我的孩子们?”

“这个问题不难。”陈老师说道,“只要不耽误你上课即可。你如果要回家的话,提前让你的室友知道就行了。不过如果因此导致你错过某些晚上的校园活动或平时上课的迟到缺席什么的,后果要你自己负责。”

“我知道的。”林冬梅点点头,“我课表都背熟了,保证不会迟到缺席的。”

“那就行了。”陈老师笑着说道,“你的情况我会记录下来,到时候如果有人查寝发现你不在的时候,我会依据实际情况对此进行处理的。”

和陈老师道别后,林冬梅就起身离开了学生工作办公室。只不过在路过王强的座位时,王强看向自己的目光显然带着极大的恶意。林冬梅在心底苦笑一声,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得罪了一个老师。

不过林冬梅也不怕王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王强也是没有办法对付自己的。

第424章 班会前的热闹

由于此时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大学的报到日长达五天,因此林冬梅倒是有时间去办自己会籍迁移的事情。不管是京城的文联作协,还是湖安区的文联作协,他们显然对林冬梅这种中青年作者的加入是非常欢迎的。

风波不仅造成了科学家和技术工人的断层,其实也造成了文艺创作者们的断层。虽然文艺创作者不像科研工作者那样“黄金年龄”过短,因为大部分科研者的才华通常会在20岁到30岁这个年龄段绽放,过了40岁如果还是没有什么成就的话就通常很难再出成绩了,等到50岁之后就基本只能做些整理与回顾的工作了;但是文艺创作者的巅峰时期通常也是在40岁前后,过了60岁也基本只能埋首故纸堆了。

正因为如此,当一个才30岁出头就展现出极高散文写作能力和天赋的女作者出现时,不仅是作协的老人们感到欣喜万分,文联那边也是非常期待。

“小林啊,会籍迁移的事情就不要操心了。我这边专门帮你盯着。”湖安区作协的秘书长是个热心肠的大妈,“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尽快静下心来创作。你要知道,《京城文学》和《散文》这两本杂志可是非常缺稿的,尤其是缺你们这些年轻人的稿。”

原本林冬梅在京城大学还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老了,结果到文联和作协走一趟发现自己还是“小字辈”。于是林冬梅带着一丝心中的窃喜和各位前辈道别,然后急匆匆地赶了回来。

“事情都办妥了吧?”看到林冬梅乐滋滋地回到宿舍,赵兰兰笑着问道。“对了,我怕你回来的时候食堂就关门了,所以帮你打了饭菜,你看合不合口味。”

“谢谢你。”不管赵兰兰打的饭菜是否如自己的意,林冬梅都要承她的好意。

林冬梅发现赵兰兰给自己打饭菜的饭盒是保温饭盒。要知道现在学生大部分用的还是铁制饭盒,毕竟这个相对便宜。后世流行的更便宜铝制饭盒在这个时候是不流行的,因为现在的铝价格可比铁高。至于保暖饭盒,那都是百货店的紧俏货。

“我的饭盒是新的,你放心,我没碰过的。”赵兰兰补充道,因为林冬梅说了有洁癖。

“没事。”林冬梅点点头,“过几天我给买个新的保温饭盒给你。”

赵兰兰看得出林冬梅家是个不缺钱且有关系的家庭,所以不会和她计较一个饭盒。

林冬梅打开饭盒,她发现这个赵兰兰真的不简单。大家相处才两、三天,她就居然摸清楚了自己的饭菜喜好了。饭盒里的菜色基本都是林冬梅喜欢吃的,而且还荤素搭配。

林冬梅一边吃着饭一边和赵兰兰聊着她这两天办手续的事情。不过林冬梅没有说王强的事情,这个辅导员到底如何,林冬梅觉得还是交给大家自行去评判好了。

“我好羡慕你的,我还没去过作协那边呢?”赵兰兰有些羡慕地说道,“我爸有些瞧不起我们这些写字的,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写出一部巨作出来,让我爸好好看看!”

林冬梅比了个大拇指。“人一定要有梦想!不过记得不要好高骛远呢。”

“我知道的。”赵兰兰说着拿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打开给林冬梅看。“这是我搜集的我们京城大学的文学相关社团。综合性的文学社有三个,诗社则有五个。还有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我就没有记下来了。我想好了,等他们招人的时候,我最起码要加两个进去。”

诗歌作为文学的王冠,自然是现在的文艺青年所最热爱的。1980年代堪称是国内现当代诗歌的黄金时代,那时诗人在国内享受的待遇不比那些顶流偶像差多少。尤其是那最著名的几个,他们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很容易就聚集成千上万的人。这还是因为场地受限的原因,要不然真的可以搞成十万人规模。而且往往朗诵会结束了,诗人们还无法离开场地。因为场地外那是人山人海,每个人都带着虔诚的心来表达对诗人们的敬仰。

因为诗歌的地位如此之高,所以各所大学,不管有没有开设文科专业,诗社是肯定有的。甚至国内某本一线诗歌杂志最初就是几所大学的诗社联合创办的。因为它在学生和年轻人中享有盛誉,最后居然慢慢发展成为一本正式的诗歌刊物并依旧在后世发行。

不过林冬梅知道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几乎为零,因为几乎每个诗人都怀有“赤子之心”,而且都是重度浪漫主义者。因此诗人的情绪往往是激烈而多变的,所以后世有不少诗人都被传出罹患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林冬梅的思想早就被后世的各种思潮给冲刷得无比世故,所以是个这种最纯粹的文学是她所无法创作的。

“冬梅姐,你要不要也和我一样加入几个文学社团呢?”赵兰兰热情地邀请道。

林冬梅其实不想掺和什么校园社团活动,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回家带孩子呢。

赵兰兰没有注意到林冬梅的为难表情,但她却很快熄灭了自己的热情。

“唉。差点忘记了。冬梅姐你已经是作协的会员了,再来文学社团就有点屈才了。”赵兰兰帮林冬梅找了个理由。“这还真的是太遗憾了。不过学校的文学社已经对你没什么促进作用,相反我们这种文学新人还容易扯你的后腿呢。”

就在赵兰兰自说自话的时候,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并在辫梢扎着红绸还的女孩走了进来。

“打搅了。”女孩说道,“我也是文学1班的学生,只不过我们宿舍在那头。刚刚我上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们的辅导员王强老师,他说今晚七点在文学楼3楼306教室举行班会。因为这是我们文学1班的第一次班会,同时还要选拔班干部,希望大家不要缺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