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乡党(2 / 2)

李善微微一笑:“随便,人不动我,我不动人,人若动我,我必动人,只要你我相安无事,这次我就算了,但是还有一次,必定不死不休。”

“多谢。”马师爷躬身擦了擦头上的汗,那是赶紧带着自己的人离开。

看到那些衙役们离开,竹塘村的众人都发出了开心的欢呼声,跟着曹老头带着被付了赎役钱的村民来给李善和李大牛道谢并表示以后有钱一定会归还。

李善却看着众人十分真心的道:“各位兄弟,叔叔,伯伯...你们这次其实也是被我连累了,那是一个无妄之灾,对方想要用你们来让我声名狼藉,但是各位却从来没有怨恨过我家,即使知道这一趟去了可能就会一去不回。

要说感谢的是我李善,李善在这里谢谢诸位叔伯兄弟对李善的维护,今日的赎役钱就不要再说归还了,不仅如此,我李善还想要请各位叔伯兄弟吃饭,真心感谢。”

说完,李善一个深深的鞠躬。

为何李善要表现的这么恭敬,无他...古代你要想要做大做强,靠的是什么?

第一是家族,兄弟,子侄,叔父等等有血缘关系的人,其次就是同乡和同村,没办法,我们国家是有老乡情结的,所谓乡党,一乡即为一党也。

而乡党的这个历史可就悠久了,它的形成可能经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一省就是一国,一国之人往往是抱团的,而且文化差异很大,出去了,碰到同一诸侯国的,自然会特别的亲切。

到了秦朝天下一统,天下郡分,以郡为单位又形成了乡党之论,加上秦律不允许人随便出游,把人固定在一郡一乡之内,这样,乡的凝聚力自然就强了。那时候的创业,一开始都是老乡组团运作,比如刘邦就是。

到了东汉末年,形成了以经学为主的士族大家,这个士族大家往往就是以乡为单位的。所谓郡望郡望,士族大姓一定是跟它所在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乡之人,互相追捧,比如三国时期河间郡的司马家族,当时的司马家族是不太出名的,至少跟荀彧、袁绍家比不了。那给司马家捧场的基本都是老乡。

比如司马懿一开始受到关注,就是老乡杨俊评他:此非常人也。

后面,杨梭因为站错了队伍,站在曹植一边,曹丕当皇帝之后,跑到杨俊管辖的地方,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他管的地方市场上不热闹,就要弄死杨俊,当时有三个人替他求情:常侍王象,司马懿、荀纬。

这三个人都是河内人,都是杨俊的老乡。

可见,老乡是救老乡的,李善既然要打舆论战,那他就必须要对自己的同村老乡好,必须得到这些同村老乡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这些同村的人实在是没有做错什么,即使被这样对待了,还没有说自己不好,反而对自己无比的宽容,这让李善感觉很暖心,他除了要获得这些同村人的支持之后,还会给这些同村人一个出路。

李善已经想好了,竹塘村后面的竹山有很多的资源,李善想要将竹山给拿下来,只要可以将竹山拿下来,那么竹塘的所有人都会有一份工作,那样就可以保证大家的生活了。

不过,现在一切都在谋划之中,还是打赢眼前的这场舆论战吧...想来今天过去之后,崔尚可会立即出招,李善要见招拆招了。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