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字不可删24(1 / 2)

一边的陈耀文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看破不说破,他点了点,说道:

“你们都看看这篇报道,看完咱们正好开个会,敲定一下改版的事情,对这篇报道有什么修改意见大家也可以畅所欲言。”

刘小北拿起那份报道,听了陈耀文这番话,他点了点头,开始看了起来。

陈小北对于陈耀文担任报社副总编这一职位,内心深处其实是潜藏着些许不服的。

这种情绪在陈耀文初到报社的那天便悄然萌生,表现为他当时试图以平辈的姿态与陈耀文交流,展现自己作为同辈的自信。

他毕业于广州的一所重点大学,自幼便一直是学校的佼佼者,也在很多报刊上发表过文章。

尽管他了解到陈耀文毕业于首都的知名学府,且在国家级大报上有着更为卓越的发表经历。

但俗话说:文人相轻。

他觉得,自己与陈耀文最大的差距,在于那三年的工作经验而已。

就业务能力而言,他自觉并不逊色于陈耀文。

在陈耀文到来之前,刘小北是报社的笔杆子,重要的报道往往由他执笔。

然而,这次陈耀文的独家报道却并未交给他,这让他倍感失落。

所以刘小北很想找个机会在这位新任副总编面前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

现在陈耀文让大家给他写的报道提意见,这当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他打算借此机会,毫不留情地对这篇报道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来展现自己的能力,让这位新任的副总编今后再也不敢轻视他。

所以他必须成为今天第一个看完这篇报道、并提意见的人。

这样,他第一个把所有的问题都指出来了,后面的人就没有意见可提了,这样才能彰显出他的能力。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刘小北的自信开始逐渐瓦解。

他仅仅看到报道的一半,便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刘小北是骄傲的,但他同时也是谦逊的,更是有真才实学的。

因此这篇报道他看到一半,他就知道自己和陈耀文之间的差距宛如隔着一道天堑鸿沟。

这道鸿沟不仅仅是写作能力上的,而是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在境界上的、关于新闻的理念上的。

何谓新闻?

刘小北以前做报道,从来只围绕一个“新”字,所以陈耀文的这篇报道对他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就在所有的新闻媒体将目光聚集在琼州的经济特区建设上时,陈耀文却将目光投向了别人未曾关注的地方,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另一面:

大量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十万人才下琼州”的盛况,而只有陈耀文关注到了丘虔绪的小学校冷冷清清招不到人的现实。

同一个岛屿、同一个特区、同样的政策,不同的境况。

这篇报道究竟打了多少媒体的脸?

以刘小北的专业的眼光来看,陈耀文的这篇报道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小见大,已经真正触及到了新闻的灵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