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胸有成竹(1 / 2)

陈耀文既然敢揭榜上门,直接应聘副总编的职位,那他心里自然是有计划的。

不过,出于谨慎,他还是说道:“我敢登门,自然是很有信心的,不过我想先了解一下报社目前的情况。”

吴从周听了,点了点头,开口介绍道:“我是今年三月份承包的这个报社的,每年要向上面交10万元的承包费,剩下的盈亏都得自己承担。”

“除了小秦、我和还有我爱人之外,现在咱们报社的人都是我重新招的。不包括我和我爱人,现在一共有11个人。4个记者,2个编辑,1个摄影师,1个人事,还有4个负责跑广告的。我们目前打算还要再招一些编辑和记者。”

这完全没有介绍到点子上,陈耀文皱了皱眉头,索性直接问道:“吴总编,您知道去年《琼海新视野》的发行量是多少吗?”

“接近三十万份。”吴从周回答道。

“那也就是说,月均不到三万份,日均更是不到1000份。”陈耀文眉头微皱,继续说道:

“这样的发行量,印刷成本肯定很高,而且也建设不起自己的发行渠道,只能通过邮电局进行发行,这样一来,每年光发行费就是个大窟窿。”

“这摊子比我想的还烂,”陈耀文说得毫不客气:“这报社之前应该全靠上面出钱养着,强撑着没有停刊。现在承包出去就是上面想丢包袱。吴总编,您接了这个烂摊子,每年还要交10万的承包费,真是……你拖一拖,这白丢给你了人家估计都乐意。”

“哎,”吴从周叹了口气,坦率地说道:“我这也是吃了见识短的亏,我高中毕业没多久就下乡了,改革开放后吃了政策的红利,赚了一笔小钱。所以看到有报社要承包,这在内地是前所未有的,就想着走在政策的前头,没成想...”

他顿了顿,又叹了口气:“接手后,上面还给我开了介绍信,让我去其他报社学习取经。结果其他报社的那些人跟你说的差不多。”

“还是你们大学生有见识。”吴从周感叹道,随后他挥了挥手,“不过,既然合同已经签了,现在说这些也没用。我们得想办法把报纸重新办起来。”

“吴总编,您很坦诚,”陈耀文点了点头,然后略微有些冒犯地抬眼紧紧盯着吴从周的眼睛:

“但我还是想问一句,您觉得以报社现在的情况凭什么能够吸引来一个能带领报社回生的总编级的人物呢?”

吴从周被陈耀文反将了一军,一时间竟有些哑口无言。

陈耀文继续乘胜追击:“你这2000元的薪资招不来副总编,来的只会是大量滥竽充数的骗子。”

“那你为什么来了?”一边的秦珍似乎是抓住了陈耀文话中的漏洞:“你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就是滥竽充数的骗子喽?”

陈耀文笑了笑,道:“我不是骗子,是能带领你们报社起死回生的人。”

说着,他从手提包又取出一份资料,说道:“这是我之前面试的一份材料,它就能证明我不是骗子。”

吴从周和秦珍闻言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

“你们看看就明白了。”

吴从周伸手接过陈耀文拿出来的那份材料,这份材料是陈耀文手写的,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看起来赏心悦目。

而主要内容就是陈耀文前天在面试《特区经济报》时谈到的观点。

陈耀文昨晚把它复盘了出来,写了满三页纸。

这材料吴从周本来还没太在意,可是他这一看就足足看了十几分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