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演武场斗技(1 / 2)

开元三年夏,太原府。

“头儿、咱们还是先回营吧。”

“跟你说多少次了,在外面叫我‘四哥’!”

“四哥,将...大伯特地叮嘱,取了胭脂红,速速回营...家的。”

“难得出来一趟,大伯又没说什么时候回去,我自有分寸。”

“可是...”

“好了九郎,不就是不放心你那‘小娘子’么,安置在李叔那里不妨事的。”

“李叔我自然是信得过,我不是怕‘如烟’性子太烈,给李叔惹麻烦么!”

“好吧,到演武场看一眼便走。”

没过多久,二人便来到城东一处大院,绿瓦高墙,黑漆漆的铁皮大门紧闭,两旁立有拴马石一二十个,五级台阶上四个卫兵手持长枪分列两旁。

“来者何人,武场重地,莫要乱闯!”卫兵见有人靠近便上前将二人拦住。

二人也不答话,从怀中掏出一枚小牌,递上前去。

卫兵认得这是府里的令牌,显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拿到的,其中一个卫兵便打开大门前去通报。

不多时迎出一人,四十多岁,圆脸方额,浓眉大眼,唇方口正,留三缕墨须,穿圆领开襟长袍,腰扎银带,虽然身着便装,难掩全身上下透出一股英气。

来人说道:“我是本府兵曹张桓,有失远迎。”面上无怒无喜,不卑不亢。

“有劳将军!”二人拱手,随着张桓进入大院。

院内青砖铺地,正中间立着五尺的高台,高台后修了一座大殿,匾上书写“演武厅”三个大字。大院两旁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只见百余将士围在高台下边,高台居左有一个大汉,面圆耳大,鼻直口方,燕颔虎须,身长九尺,腰阔十围,上身赤露,腰系铜兽面束带,下穿大口裤,足蹬一双牛皮黄靴。高台右侧有军卒四人,穿文山甲,皮带束腰,下踏云头鸟皮靴。

双方竟然是在拔河较力,右边那四人身体后坐,青筋暴起,嘴唇紧闭,满面通红。对面那大汉单手抓绳,身形却是纹丝不动。台下军兵们七嘴八舌,好不热闹。

僵持片刻又有三人跃到台上抓起麻绳,变成以七敌一,大汉见又上三人改双手抓绳,弓步微蹲,与七人一时难分高下。

忽见那大汉鼻孔微张,前胸鼓胀,大喝一声:“来!”双手猛地向后一抽,七个人就被硬生生拖了过去,有站立不稳的竟然直接扑倒在地。

霎时,台下众军卒叫好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好一个莽汉,头...四哥,我去会会他!”说罢,被唤作九郎的男子便一个健步窜了出去。

“不可生事!”白衣男子见九郎竟然直奔高台,只能提醒一句。

那人三步并作两步,纵身一跃,竟然跨过众人头顶,从人群外直接跨到台上。张恒在白衣男子左侧负手而立,双眼一眯,暗暗点头。

台下众人只听咚的一声,台上就多出一个人来,都是一惊。台上大汉也是一愣,洪声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他又向台下望去,看见张兵曹与一名白衣男子并肩而立,正朝他微微点头。

上台那人约二十四五岁年纪,身高七尺,阔唇方口,两弯眉浑如刷漆,一双眼光射寒星,头戴软角幞头,身着窄袖圆领袍,腰系黑色革带,足穿长靿乌皮靴。

大汉暗自打量,心思急转:白衣男子能与张恒并肩而立,显然身份不低,台上此人乍一看穿著好似寻常百姓,脚下却穿一双军靴,这演武场不是菜市场,不是寻常百姓能来的地方,这两人肯定是哪里来的军中人士,单凭眼前一跃登台就可看出身手不凡,怕也不是等闲之辈!

台上那人说:“我兄弟二人游历到此,得都尉准允,前来拜会,刚才见将军神勇,一时技痒,想上台讨教一二,鄙人周九郎!”

那大汉又扫了一眼台下,沉吟片刻方才抱拳说道:“我是本州宣节校尉。”

“敢问校尉尊姓大名,可会骑马?”周九郎见这大汉不报姓名并未着急动手,又问了一遍。

不知台下谁喊了一声“马青青”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大汉脸一红,豹眼一瞪。众人笑声戛然而止,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马青青回道:“贱名不足挂齿,骑马倒是尚可。”

张恒对白衣男子说到:“这马青青在本州略有名气,除了气力比常人大,马上功夫在州内也属上等。”

“我观此人粗中有细,张兵曹定是谦虚了。”白衣男子微笑回应。

问出了名字,周九郎蹲下拾起麻绳往腰间一盘,斜身下坠,站好身形,说了一声“请!”

马青青见状,明白这是要跟自己拔河,回了一句“得罪了!”双手紧拉麻绳猛的一抽,想要故技重施,周九郎却纹丝不动,反而马青青因为绳子一绷重心不稳,向前垫了一步。

暂不说军卒们如何惊骇,马青青更是心头一震:这小子看起来没多少斤肉,怎么力气这么大!

当着众人可不能丢了颜面,马青青转身把麻绳往肩上一扛,好似老牛拉车。即便这样,马青青仍感觉是拉着一座大山,寸步难行,不一会儿额头就憋出一层细密汗珠。

周九郎虽然没被拉动,心里也是一阵叫苦:这莽汉力气比预料的还要大,这一抽麻绳勒的皮肉生疼,相持下去,我肯定不是对手!于是他双手一松,又骤然一紧,往前捣了几步。

这一松一紧麻绳就突然长了四尺,马青青差点摔在地上,连忙紧走两步才站稳身形,他心中暗道:“你丫忒损!”转身瞪着周九郎就要发飙。

周九郎见状一拱手:“校尉神力,某甘拜下风。”直接蹦下高台。

周九郎虽然认输,马青青却是遭了戏弄、吃了个暗亏心里不爽,当着众人却又不好发作,脸色稍缓崩出一句“承让!”

周九郎不急不缓走到白衣男子身旁,落后半个身位站定。众军卒目光随着周九郎看过去,发现不远处还有两人,一人是张兵曹,另一人不认识。

那男子看起来三十多岁,眼如丹凤、眉似利剑、鼻如玉柱、朱唇皓齿,头戴一顶朴素银冠,穿一件月白色云绫翻领窄袖长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脚蹬云头乌皮靴,远观似有笑意,近看神色冷淡、面无表情,站在那雄姿英发、浩气凛然。

众人不禁感叹此人怎么长得这么好看,更有甚者低头不语,脸上似有愧色。

马青青在台上也暗中打量,见张恒向他招手,下台来到张恒身旁。

“东方将军来此,希望从我军中选拔良材招入营中。”张恒说道。

马青青听闻张恒说是将军,知道这军中称呼不同于寻常百姓,这人显然是从五品之上的将官,一拱手问道:“敢问东方将军大营所属何地,在哪位将军麾下,招募者前往可担何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