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釜底抽薪27(1 / 2)

询价会如期举行,七家供应商悉数到场,各自介绍着产品方案和优势。公司这边,三个副总都出席了。

霍总那边,方案和报价也调整了一些,合理了许多。如此看来,经验还是十分丰富的。这样让林清对于霍总的实际能力,有了判断。

身处人情社会,霍总的做法也是人之常情,换位思考,如果是林清在他的位置,何尝不会这样做呢?

只是,林清不会把未来,寄托在这些事情上。

询价会顺利结束,供应商也都陆续离开。三位副总简单地做了讨论,大家的意见高度一致,倾向于从季城的其中三家供应商中进行选择,并要求李清做进一步的沟通。

连续几日,相安无事,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第二个星期一,林清开车从季城回来,刚在公司门口停下车,就看施建在等着他。

“哥们儿,真让你说中了,那块地有问题!是限建地。”

项目拟选址的这块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位于水电站下游的第一个江湾,紧邻江畔,在许多人看来,算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很早就被本地的一些人盯上了。

但是由于离城市建成区比较远,所以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更多的是以资本的形式在不同的经济实体间“流转”。后来现在的市属国企手里。

随着乌拉市南部新城规划的逐步落实,对这块地也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完成了通路、通水、通电和通讯的“四通一平。”

老板开始筹划医养项目时,通过朋友认识了现在的董事长,董事长彼时正好任职这家国企的总经理,于是双方经过充分的沟通,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充分利用这块地及周边的风景资源,建设一个包含1000张床位的养老院以及一家二级甲等老年病专科医院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相关部门也同意在基地落成后授予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无论从商业还是政绩考量,这个方向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华夏的各项管理体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健全起来的。早在2013年,以水利部门为主,制订并通过了七大江河的流域控制性规划,这块地因为紧邻松江,处于限建地红线范围内。但是因为部门沟通并不是很顺畅,地方规划管理部门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施建去咨询时,并没有得到这个信息,于是这个重要问题被忽略了。

林清是地理学专业出身,参与过部分地区的战略发展规划项目和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对此比较敏感。尤其是分工负责公司发展战略后。

施建对林清是认可的,所以在林清提醒后,也重视了起来。周末的时间,通过朋友引荐,约到了地方水利部门的人,得知了这个消息。

对于公司而言,这个消息是晴天霹雳,是釜底抽薪。因为,医养基地,必须有地才能建设。

二人都有点儿上火,甚至于施建都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因为对他而言,这个项目是未来养家糊口的重要来源。现在,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

林清还是比较冷静的,进到办公室,跟施建商量了一下怎么去汇报。因为施建这时候是有顾虑的,毕竟最初论证项目合理性时,地块的手续,是他去做的咨询,这有失职的嫌疑。一旦崩盘,万一需要人负责任怎么办?施建还得在国企圈子里面混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