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请林总赏光26(1 / 2)

很快,按照流程,项目定位报告被逐级呈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算是挂了号。大家心思开始稳定下来。

在等待上级部门审批的过程中,公司开始了各项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由木总亲自主持。这其中,属于林清分工范围内的是企业VI识别和办公信息化建设两项工作。

林清觉得,企业VI识别的事情,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还得从长计议,于是向木总汇报了想法,木总同意了林清的想法,所以这项工作暂时搁置了一下。

其实这件事,林清是有顾虑,企业VI,是带有相当大的主观色彩的,所谓众口难调,即便是公司一把手,这件事上也很难服众,放一放,对大家都好。

但是办公信息化不一样,提前做好布局和部署,好处多多,一句话概括就是打下什么底就是什么底。所以林清很重视这项工作,毕竟他从事过企业IT支持工作,还算熟悉。

公司新招了一个人,配属给林清,所以需要兼做战略规划部和信息发展部的工作,同时也会接手一些林清的工作中的一些杂事,比如贴发票。

名叫李清,与林清一个名字,大林清一岁,两个孩子的妈妈。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来兼顾家庭,工作上就没有多大起色。应聘到国企,也是图稳定。不过人很踏实,工作也是认真负责的。

更巧的是,李清与兰赫是上一家公司的同事。林清好几次半开玩笑半审问兰赫,是不是他把李清介绍来的。兰赫总是满脸的无奈,看来确实冤枉他了。

林清很快做好了顶层设计,包含办公OA,网站域名,自媒体营销系统、内网硬件系统和办公电脑配置标准,向木总汇报了初步的方案并取得了支持。

接着,安排李清进行询价。

很快,七家供应商做了响应,六家季城的,一家乌拉本地的。

至于具体方案和报价,五花八门,天壤之别。

因为总价都没有超过五十万,根据木总的指示,林清安排林玲玲和李清,组织一场询价会,算是内部议标的流程。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是对的。询价会前三天的下午,李清到办公室汇报,说乌拉本地的那家供应商老板霍总亲自来了,已经到了公司,请求见见林总。

林清对这种情况是反感的,因为没有安排这些环节。其实除了对方案合理性和未来扩容能力的把控,其他的事情,林清不想多问。

只是人都已经到了,也只能礼节性的接待了。

客人进屋后,林清没让关门,其实也在暗示客人,没用的就不要谈了。

这个人实在没有什么特点,所以林清也记不起太多的体貌特征了。

“林总您好,感谢您能给我这个机会介绍我们的方案。”霍总恭恭敬敬的。

“您好,霍总,别客气,请坐。”双方握手,表示礼节。

“方案我看过了,我这个人比较直接,你们的方案有两个问题,一是OA系统过于传统,没有考虑移动办公的需要,二是报价太高,我只能告诉你,这个报价几乎没有优势。”

霍总一怔,他可能是没有想到林清会这么直接。因为不了解林清的做事风格,也许还产生了一些误会。

“林总,价格都好商量,而且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在本地,无论是二次开发还是后续服务,都很方便。”

“好,询价会上好好准备,这件事情,还得是公司班子集体决定,我一个人只有一票,说了不算。”

林清的意思是,这事你在我身上做工作也没用,方案过不去,我也不好坚持什么,这也是林清真实的想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