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又遇王福林(2 / 2)

他更热衷于看方兆中写剧本。

“欸,这些剧本你都是从北影厂搞到的?”王卫国翻着《海霞》的剧本,有些惊叹地问道。

“王好为导演给了我一些,我自个儿从北影厂文学部拿了一些,都是经过允许了的。”

王卫国对电影也很有热情,当初在延川县插队的时候,每逢生产队放电影,他绝对不会缺席。

这年头娱乐的方式不多,他又没抽烟的癖好,看电影和看书基本填充了他的业余生活。

方兆中见他对电影剧本满是好奇,便问道:“要不,你也给北影厂投个剧本,试试做编剧是个什么感觉?”

王卫国忙摇了摇头:“别说写剧本了,我连长篇小说都写不出来,写个中篇都得绞尽脑汁,我可不是干编剧的料!”

电影剧本对老王同志来说,其实形式挺新颖的。

看上去剧本刨去了各项描写,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但考虑的细节反而更多了。

比如在写剧本的时候,脑海里就得有拍摄场景,这时候怎么运镜,两个演员是什么状态,编剧心里得提前有个预设。

但这对方兆中来说不是难事。互联网时代什么没看过?别说电影剧本,网剧短剧等各式各样的本子看的都不少。

改个剧本虽然说不上手到擒来,但也真算不上什么高难度的大活儿。

“你知道,北影厂收一本长故事片的剧本,作者能拿多少钱么?”

老王同志和电影圈没啥往来,在陕西做杂志社编辑,也远离北影长影上影等地,平素没有接触的机会,自然对当中的细则不很了解。

他试探性地说了数字:“一百块?”

方兆中用手势比了个二。

“二百块?”

方兆中摇了摇头。

“哟!两千块?”

“对,两千块!”

老王同志当下一惊,颇有些不可置信:“这写一部电影剧本,得赶上咱们写一部大长篇了!”

“所以说,电影行业是高利润行业,一部电影能挣的钱,都不是咱们能想象的。”

王卫国缓了缓劲,不多时,摸着后脑勺笑了:“害,我这人就干不来费脑子的活儿,这辈子就一个目标,能把文章写好就行。”

这年头的同志纯粹,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为金钱所蛊惑,思想境界是真高。

在老王同志面前,方兆中很有些自愧不如。

这头方兆中接了改剧本的任务,写《风声》长篇也没落下。

眨眼就是六月中旬,他把改好的后续第二版交到了秦兆阳主编的手上。

第二版连同第一版,这里接近二十万字,足够作为季刊的《当代》连载好一阵子了。

秦兆阳还是老样子,当着方兆中的面先看了一大半的内容。

这回仍是肯定。

“写的不错,等我回去再仔细看看。听小徐同志说,你在北影厂接了个任务,我本来以为第二版交稿得高考后了。”

方兆中听出来了,这是在点他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