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王扶林(1 / 2)

方兆中答应毕文渊给他改稿,临走前顺便把答应给庄晓丹写的申请报告交给了冯大妈。

至于后面该走什么流程,街道办找庄晓丹问什么话,要备什么材料证件,那就不是他该管的事情了。

两天后的下午。

昌北县共有两个火车站,一个是昌北火车站,一个是昌北北站。

火车站始建于1915年,位于京通铁路与京包铁路上,算是燕京交通系的枢纽;北站则始建于1976年,77年12月4日接轨通车,1980年正式试运行。

方兆中和乔雨青去的是昌北火车站。

站口外两边,两个老大姐一人掌一辆推车,一个卖糖炒栗子,一个卖麦芽糖,两人斗鸡似的,把手里的铲刀耍的虎虎生风。

乔雨青瞧的新鲜,很会端水地各买了一袋糖炒栗子,一袋切块了的粘牙麦芽糖。

县政府提早买了票,两人不必在售票窗前苦等着排队,进了验票口,通过非常有年代感的灰色月台,摩肩接踵地挤上了列车。

昌北县到燕京,直线距离不过30千米,坐火车最慢一个小时,如果放在现代自驾,开车从昌北城区上京藏高速,抵达北二环拢共30多分钟。

眼下来说,最划算的交通办法肯定是坐大巴车,但方兆中就想体会一把在79年坐火车的感觉。

他和乔雨青买的硬座票,两人在车厢中端落座。

列车内旅客不多,大概是因为临近终点站的缘故,加之又非节假日,车厢内弥漫着少许茉莉水的香气。

一个穿着火车制服的女同志从方兆中身旁经过,胸口别着一枚用红呢子布穿丝线绣的徽章。

“广播员,北客24”。

两人的对面,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同志。

其人面色端正,鼻梁上架着一副方形黑框眼镜,外罩一件像是工作服似的外套,里搭一件衬衫,手上拿着本杂志。

方兆中没有近视,一眼就看见衬衫上纹着字样:上海戏剧学院,1950级。

手上拿着的是《大众电影》。

乔雨青咯吱咯吱地咬着剥好了的栗子肉,热乎乎的糖精甜味在舌尖漫开。

她注意到方兆中正看着对座老同志手里的杂志,一时会意,主动出声:“大伯(bai),您也喜欢看电影啊。”

这年头的同志热情似火,陌生人侃大山都是常有的事。

中年同志对这声大伯果然很受用,把手上的杂志掩了掩,乐呵呵笑了:“我就是干这行的,自然喜欢看。”

乔雨青好奇道:“啊,您是编剧?还是导演?还是专门制片儿的。”

车厢里响起了悠扬的广播音乐,广播员温柔的嗓音如春水般漫过耳畔。

“我是专门拍片儿的。”

“能不能问问,您都拍过什么片儿?”

中年同志笑而不语,反而看着面前的两个小年轻,另提了话头:“两位小同志是新婚夫妻?”

乔雨青的脸蛋“唰”的一红。

方兆中笑道:“您为什么这么认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