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离开(1 / 2)

不知不觉陈兴回到陈府已有5年了。这年陈兴7岁,陈灵10岁,陈立3岁。

陈兴通过州府的公文知道了今年是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园188年)。这一年各地黄巾余部复起,朝廷派了陶谦接替朱并(巴祗调任扬州刺史,朱并接任),任徐州刺史。

在陶谦的领导下,在徐州作乱的黄巾军很快被平定。黄巾军余部逃到青州,与当地黄巾余部汇合,盘踞在青州东莱郡和北海国一带。

次年灵帝驾崩,刘辩在大将军何进的帮助下,登基称帝,称汉少帝。同年董卓进京,废黜刘辩为弘农王。改立刘协为帝,称汉献帝。

这些都是陈兴从陈昭的公文得知。而此时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无论日后是选择加入争霸,还是远离纷争,他都要优先发展自己的势力。

陈立从出生起便承担着周琳的期盼,从3岁起便被要求读书写字。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压庶子陈兴一头。但这是不可能的,毕竟陈兴的7岁的躯壳里,装着一个40岁的灵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庶子的才华盖过了嫡子,这就逐渐引起了周琳的不满,加之陈兴在陈昭面前得宠,使得赵翠的地位也高了起来。虽然她们母子二人对她依然恭敬,但嫉妒还是让她不满起来。

陈立在6岁那年送去了周家私塾。虽然他努力学习,但珠玉在前,他还是未能盖过陈兴的光芒。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

就在陈兴满10岁生辰的那天,陈兴找到了陈昭,父子在书房中进行了一次谈话。

陈兴道:“父亲,孩儿已满10岁,我希望能去庄子上历练,学习管理庄子”。

陈昭听后略微有些诧异,他道:“如今世道混乱,黄巾余孽虽然被迫离开徐州,但外面仍有山匪流民。庄子不比县里,护卫明显不足。你留在城里,为父才能安心”。

陈兴道:“父亲执政海曲已有15载,明年是最后的任期了。据闻王家有意让人顶替父亲职务,而周家也有意扶持其家族子弟外出做官,恐怕父亲明年将不再留任了。一旦你失去官职,家族便会如下坡一般,再难以出头。我希望父亲能在最后任期,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何况董卓入京,行废立之事,大汉天威不在,大夏将倾,乱世将至,我等应发展自身,以求自保”。

陈昭心中一凛,他没想到自己10岁的儿子有此等远见。为了考察陈兴,他问到:“为父该如何是好?”

陈兴看到陈昭能听进去,于是他大胆起来,他说道:“海曲远离争斗中心,徐州在陶公的治理下,粮食充足,百姓安定。目前的安稳正是我们需要的。按目前的情形来看,父亲大概率是不能留任,我希望父亲能去争取一下府衙县丞一职,以佑家族安宁,以助家族发展”。

陈昭又问:“大汉如何?”

“董卓入京行废立之事,可见大汉天威不在。灵帝允许州府自行募兵以御黄巾,乃是饮鸩止渴,自掘坟墓。自恒灵二帝,朝廷卖官鬻爵,令威望受损;行党锢之事,让士人离心;外戚与宦官互相攻击,令朝局动荡,朝纲不振;豪强贵族侵占土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黄巾迭起。大汉气数已尽,乱世将起。”陈兴回道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有霸王之志,破万军之勇,执剑披甲,立不世之功”说完陈兴目光坚定的望着陈昭。

陈兴最终选择投入乱世,而不是逃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