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推演(三)(1 / 2)

马喆没有回答朱棣的问题,解决宗室问题本就没有捷径可取,要么将宗室养在京城虚以爵位,逐代降封,直到宗室化为平民。

要么就是以宗室为刀,为帝国开疆拓土,除此之外其他的方法都不适合宗室这个特殊的群体。

朱棣一时想不通,马喆很理解,毕竟政治生物也不完全冷血,除了帝王的身份,朱棣还有一个父亲的身份。

真要将子弟分封到蛮荒之地,有可能这辈子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

理解归理解,现实归现实,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公私分明。

既然朱棣现在还在纠结藩王问题,马喆不介意再给他添一把火。

“燕王殿下可知如今大明一年的岁入是多少?”

朱棣略微沉吟了一下,不知马喆说着宗室问题,怎么就跳到了岁入上。但他还是实话实说道:“大明如今的岁入实物与现钱加在一起大概在两千万贯左右。”

“燕王觉得大明以后的岁入会增加还是会减少?”

朱棣很想说,他怎么知道,若是能够预测未来,哪还有那么多的错漏遗憾。

可是朱棣知道马喆不会无缘无故问这个问题,试探着回答道:“想必会越来越多吧,毕竟天下太平,人丁滋生,丁口税会不断增加。”

“那晚辈要是跟燕王说,大明的岁入会不断减少,甚至有一天朝廷的岁入连基本的开支都维持不了,燕王信不信?”

“这怎么可能,朝廷各个地方的鱼鳞册都已制作完毕,每个地方有多少田亩,要缴纳多少田赋一目了然,地方官胆子再大也不敢在这方面做手脚吧。”

朱棣几乎是脱口而出,他怎么也不会相信,大明有一天连朝廷运转的赋税都收不上来。

“既然燕王不信,那我们就做个推演如何,燕王扮演皇帝,晚辈僭越做一做燕王的户部尚书。”

“好!本王就跟你推演一下。”朱棣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下来,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些小兴奋。

姚广孝也是眸光闪烁,心中暗暗咬牙,一定要找出马喆话语中的漏洞,揭穿马喆的谎言。

宋时明则是一脸云淡风轻,这样的推演他与马喆做过不下百次,每一次都会走向衰亡。

“既然是推演,那么我们就要准备几个先决条件,首先我们将推演第一年的岁入定为两千万贯,风调雨顺朝廷各项开支完成后,结余三百万贯,如何?”

朱棣一听一年结余三百万贯,立刻表示这样的开头没有问题,他虽然不在中枢,但是也知道朝廷一年的岁入结余未必有这么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