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平衡(2 / 2)

姚广孝看出了朱棣的想法,笑道:“贫僧观马喆其人,似乎并不想与殿下为敌,至于为何不愿归顺殿下,贫僧还想不到,只要贫僧与他见上一面,便可知晓。

此去兴化,最好的结果是说服马喆归顺,就算不能说服其归顺,能够让其保持中立,不在我军背后捅刀子也可以接受。

若是能从马喆那里买几件兵甲武器,带回来给工匠仿制更好。至于马喆会不会伤害贫僧,依贫僧看来是断然不会,若是马喆决心与殿下为敌,二殿下就不会这么容易回来。”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我军并未与兴化军交手,马喆也不知道我军的战力如何,如今我军五千人马在兴化军面前连一个照面都坚持不住,马喆对我军必定会心生轻视。

巨大的胜利会让兴化军对我军产生心理优势,他们会觉得我军不堪一击,就算马喆没有这种想法,他手下之人又怎会甘心偏居一隅。”

“殿下!越是如此贫僧就更要走一遭,即使我军损失一些利益,也要暂时安抚住这头猛兽。只要我军打进京城,殿下登上大位,整合了整个大明。

那个时候,就算马喆再有本事,以一隅又如何能挡得住整个天下。”

朱棣知道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决断,也不再矫情,当即点头道:“既如此就有劳老和尚亲自跑一趟了,万事当以自身安全为主。

孤让郑和带一个千户的人马护送你去,郑和去过兴化城,对兴化城有些了解,对你做出的判断也能提供一些参考。”

“人马就不必了,马喆想要对贫僧不利,就算带再多的人马也没用,贫僧就带着几个贴身随侍的徒弟再加上郑公公便可。”

“也罢,老和尚早去早回!孤在扬州大营等着你的好消息。”

辞别朱棣,姚广孝带着两个随身伺候的徒弟,身后跟着郑和领着一个小旗的骑兵,出了扬州城直奔兴化而去。

一路上姚广孝并不急着赶路,而是与郑和边走边聊。

“郑公公!你见过马喆一面,你觉得马喆此人可有英雄之姿?”

“道衍大师!晚辈与马喆相见的时候是晚上,虽说有火把的火光映照,但当时说话的时候隔着护城河离得有些远,并未看清面容,直到晚辈跟着马喆进城的时候也只是与他对视了一眼。

他盯着晚辈看了一眼,问了晚辈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便坐进马车将晚辈丢在城内,带着人走了。”

姚广孝皱眉道:“此人倒是足够狂妄,就是不知道有多少狂妄的本钱,他问了你一个什么问题?”

“马喆问晚辈有没有兴趣造船出海,驰骋于大海之上?晚辈好好地跟在殿下身边,为何要出海去做个海盗、倭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