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应对(1 / 2)

朱高煦带着郑和返回他麾下士卒被扣押的军营,在军营待到天明,向看守的军官申请离开。

负责看守的军官大概是得到了命令,在朱高煦提出要带人离开,军官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只是监视着他们出了城门过了护城河,将武器装备还给他们,便带着人马返回。

双方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哪怕是朱高煦主动搭话,人家依然是沉默对待。

郑和带来的一个百户骑兵还等在官道旁,与朱高煦的人马汇合之后,一行人灰头土脸地赶回燕军大营。

提心吊胆了一夜的朱棣,天一亮就早早起来,若不是老和尚姚广孝阻拦,朱棣恨不得立刻亲自带兵去兴化将儿子救回来。

这还是郑和半夜派人将消息传回来,朱棣知道朱高煦在兴化城并没有生命危险。

不然,以朱棣的火爆脾气,恐怕早就带着大军杀向了兴化城。

等到朱高煦与郑和一前一后进了中军大帐,朱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朱高煦与郑和先后行完礼后,朱棣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一个小小的县城,你带着一个千户的人马都没有拿下来,自己还被困在了城中?”

朱高煦不敢隐瞒,将自己在兴化城的经历一五一十的讲给朱棣听,再加上郑和从旁补充,朱棣算是对兴化城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回头看了一眼转着佛珠,半闭着眼睛的姚广孝问道:“老和尚,这个兴化城是个什么情况?”

老和尚睁开眼闪过一道精光,停住转动佛珠的手道:“先不说兴化城里到底有哪些我们不清楚的地方,单从二殿下与郑公公的讲述来看,这位马知县似乎对我军并无恶意。

依贫僧看来,马喆不过是不想选边站队,或许他根本不相信我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孤该怎如何?这兴化城我们取还是不取?”

“眼下我军最紧要的大事是抓紧时间渡江,趁着周边的勤王大军没有赶到金陵之前拿下金陵,只要将建文困在手中,天下便掌握在殿下的手中。

一个小小的兴化,等到殿下坐稳了江山,只需一道旨意,那马喆就得乖乖就范。”

“老和尚的意思孤明白,兴化城确实不是什么战略要冲,没有必要为了一县之地的得失,耽误大军的行程。

孤担心的是我大军前出,这兴化城派兵断了我军的后路,再与勤王大军将我军合围,我军进无粮草补给,退有精兵阻截,如此我军危矣。

这兴化城能够轻松将我一个千户的兵力拿下,可见其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老二说的那个什么火铳,打得又准,射的又远,是难得的利器。

我军也有火铳,与人家火铳对比,不但装填繁琐,射的又近,打出去的弹丸能打到哪,全凭运气。

若是兴化城这样的火铳有几千,那可是一股相当可怕的力量。如果不及时剿灭,让马喆装备出一支万人以上装备这种火铳的军队,我们还没有跟人家照面,就会被人家射杀,这仗还怎么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