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098节(2 / 2)

  往街道两旁望去,但见可了不得了,道路两旁,无数百姓跪得整整齐齐。

  人们齐声呼喝者;“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越王千岁千千岁。”

  非但如此,还有各种横幅打出。比如“越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点金圣手,泽被苍生”,“青天之名,飘香九州”,“长安百姓欢迎越王”……等等。

  然而,你以为这就是最热烈的欢迎了吗?还没有。

  车队继续前行,在宣武门前停下,崔耕和李隆基迈步登上了城门楼。

  玄武门前广场上的百姓,足有近万之众,黑压压的一大片,几乎将场地完全塞满。

  李隆基手持一张圣旨,开始亲自高声诵读。

  这种圣旨有个专门的名目,叫罪已诏。是皇帝觉得自已错了的时候,发布诏书,对天下万民承认错误。

  一般这种诏书,既不用皇帝自已写,也不用皇帝自已念。但是今天,李隆基竟然亲自诵读,真是足见诚意了。

  在这份罪已诏里,李隆基表示,自已年少之时,性格冲动,虽然出心是好的,但也做了不少错事。

  比如唐隆政变吧,虽然韦后做的不对,但还没到“失德”的地步嘛,自已可以尝试着劝谏的,不一定就要发动军事政变。

  这当然是纯属扯淡了。

  不过重点不是这个,又过了一会儿,李隆基表示,自已之前对越王有过许多误会,现在深深后悔。

  自已已经意识到了,崔耕乃是真正的国之干臣,希望崔耕这次来了,就莫走了。

  请崔耕为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辅佐自已,造福天下万民。

  最后,李隆基甚至冲着崔耕一躬身,道:“朕既代表自已,也代表天下万民,求求越王了,你……留下来吧!”

  玄武门下的百姓们甚至在有心人的鼓动下,高呼道:“请越王留下来!”

  “请越王留下来!”

  “越王不出,奈苍生何啊?”

  ……

  崔耕到了现在,才明白李隆基究竟想干啥——利用自已爱惜羽毛的特点,用情势相逼迫,对自已进行一场,不是软禁的软禁。

  把自已陷在长安,没办法继续发展实力,对朝廷加重威胁。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也说明李隆基的确是对自已没啥好办法了,才出此下策。

  自已该不该答应呢?

  崔耕心思一转,还是决定暂且答应下来。

  一来,自已的确想在长安待上一段时间。按道理说,大唐宰相是像走马灯一样,替换个不停。自已过段时间走了,也算不得食言而肥。

  二来,李隆基今日的所为,堪称仁至义尽了。自已若不有所表示,恐怕会弄得人心惶惶,以为自已真想造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岭南道和朝廷的关系不可能永远维持现状,迟早会重新统一。到底以什么形势统一,是可以商榷的。如果能够和解,自已也愿意做出尝试。

  想到这里,崔耕深施一礼,道‘:“既然如此,微臣……领命1”

  “好!好啊!”

  李隆基高兴得抬头纹都开了,道:“有崔爱卿辅佐,朕的大唐定当繁荣昌盛,远胜前朝!朕宣布……为了庆祝越王为相,今晚金吾不禁!”

  “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安执行宵禁是最严的,按说,除了元宵三日外从不破例。今日李隆基亲自下旨,台下的百姓们,顿时欢声雷动。

  ……

  ……

  韦后安葬,得凿开中宗皇帝的陵寝,一切皆有定制,自有朝廷负责,崔耕不用担心。

  就这样,崔耕在长安住了下来。

  李隆基做戏做全套,不仅真的封他做了宰相,而且实际权力也给了,崔耕又重新品味了一下大唐宰相的生活。当然,他也非常自觉的,少插手人事和军事之事。

  这一日乃是休沐日,崔耕带上杨玄琰和宋根海,溜溜达达出了府,往牡丹园一行。

  所谓牡丹园,就是公孙幼娘开的一处所在,里面美景如画,既可供游人休闲,又可以免费提供贫寒土子饭食。

  当初则天皇帝秉政,太子李显遭二张兄弟步步紧逼,地位岌岌可危。崔耕化名崔英,来到洛阳城,为李显排忧解难。

  在这过程中,崔耕与公孙幼娘重逢,甚至在此和公孙幼娘假定亲。后来崔英诈死脱身,公孙幼娘重开牡丹园,为崔耕招揽人才。

  只是后来,公孙幼娘忽然生了一场重病难以理事,洛阳的牡丹园就渐渐荒废。

  等几年后,公孙幼娘病好了,唐隆政变就在眼前,崔耕随时可能遭不测之祸。

  崔耕不想公孙幼娘这个自已少年时的“梦中情~人”牵扯其中,洛阳牡丹园也没有重开。崔耕甚至故意减少和公孙幼娘的联系,以至于二人之间的关系,根本就没什么人知晓。

  李隆基拔除崔耕安插在长安城的间谍时,也没牵连到公孙幼娘。

  至于现在这长安的牡丹园,却不是公孙幼娘为崔耕所开,却是受了李林甫和张九龄的请托。

  崔耕化名崔英入长安时,曾经做了一段时间的“吏部考功员外郎”亲笔点了李林甫和张九龄中进土。

  换言之,崔英就成了李林甫和张九龄的老师,恩情深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