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897节(1 / 2)

  李隆基不屑道:“就你?那么多良辰猛将都做不到的事,你一个胡商能办到?”

  “王爷您莫看不起人啊,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行了,行了,还一套一套的。你到底有什么法子,说来听听。”

  “小人以为,您一直搞错了方向。虽然现在大唐有分~裂之忧,但您屡次算计崔耕,实为不智。”

  李隆基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识到了点什么,心中一动,道:“嗯?有点意思,继续说下去。”

  “是。崔耕足智多谋,虽然现在手中无兵,但仍旧不好对付。但是,那燕王李重福仅仅是中人之姿,虽然坐拥重兵,却并非不可图谋。他若一死,崔耕就是有通天之力,又如之奈何?”

  “妙啊!”

  李隆基眼前一亮,道:“李重福一死,崔耕还有什么理由割据天下?此乃釜底抽薪之局也!只是……那李重福也不是那么好图谋的吧?”

  “太子殿下勿忧,咱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李隆基越听越是对凯拉迪斯另眼相看,道:“凯拉迪斯有如此见识,恐怕不是普通的胡商吧?”

  凯拉迪斯微微一躬身,道:“在下的身份的确没那么简单。但是,只要小人在大唐,就是太子殿下最忠诚的臣子。”

  “只要在大唐。就是我最忠臣的臣子?好!”李隆基猛地一拍几案,道:“本王赏罚分明。你献计有功,那泉州刺史之职,就包在本太子的身上。三日之内,必有佳音。”

  “谢太子殿下!”

  ……

  第二日,李隆基抖擞精神,入宫面圣。

  公允地讲,李旦做皇帝比李显称职多了。他既没有一个败家老婆,也不喜欢任人唯亲,政治智慧还相当高。

  当李隆基进甘露殿时,他正在看一份奏折。

  “儿臣参加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赐座。”李旦头也不抬。

  “是。”

  李隆基坐下,却不好打搅李旦看奏章,只得在一边默默等候。

  大约一刻钟后,李旦才抬起头来,道:“这份奏章有意思啊,三郎你也看看。”

  李隆基接过来一看,却是右补阙辛替写的一份奏折。

  当初,吐蕃要求与大唐和亲,李显有意拿李旦的两个女儿凑数。李旦当然不乐意,就令两个女儿出家,李金仙被赐号为金仙公主,李持盈被赐号为玉真公主。

  唐隆政变后,李旦有意让两个女儿还俗。但两个公主觉得,做女道土既无拘无束,又不耽误结交青年才俊,比当公主强多啦,没有答应。

  出于补偿心理,李旦准备给她们俩各盖一个大道观,每个道观耗资都在一百万贯以上。

  辛替上这个奏折,就是劝告说,中宗李显挥霍无度,弄得天怒人怨。既然陛下您发动唐隆政变,一改前弊,就该谨慎行事,莫重蹈李显的覆辙啊。

  李隆基看完了奏折,沉吟道“父皇息怒,儿臣以为这辛替是忠臣。”

  “哦?何以见得呢?”

  “谁不知道,您对两位公主爱若掌上明珠。为两位公主各花一百多万贯,朝廷也不是出不起。辛替反对此事,得不到多少好名声,还触怒了您。他不是忠臣又是什么?”

  “嗯?”李旦眼前一亮,道:“难得三郎有如此见识,让你做太子,朕没选错人啊。”

  ……

  二人又说了几件其他政事,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忽然!

  李隆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儿臣有要事禀报,还请父皇屏退左右。”

  李旦先是一愣,随即摆了摆手,道:“成,你们都下去吧。”

  “遵旨!”

  伺候的太监宫女退去。

  吱扭扭~~

  甘露殿的大门关上了。

  李旦这才问道:“三郎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隆基道:“儿臣想跟父皇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您觉得崔耕最近如何?”

  “哼,那还用问?你精心布置的聚丰隆之事,都被他搅合了,当真是气势如虹啊。”

  李隆基点头道:““气势如虹”这四个字说得好。崔耕不仅聪明绝顶,而且运气爆棚,当真是气势如虹。反观咱们……屡败屡战,长此以往,您以为,还能坐稳这大唐江山么?”

  李旦不置可否道:“那依三郎之见,我们父子应该如何做呢?”

  “当然是精诚合作,团结一致,把崔耕扼杀。实不相瞒,孩儿刚想出来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然后,他简要地将凯拉迪斯所献之计,介绍了一遍。

  李旦听完了,沉吟良久,道:“三郎此计妙甚,朕不及你多矣!好,就这么办,咱们父子精诚合作,为我大唐去除一痼疾。为表诚意,朕令你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出外如何?”

  李成器为宰相,其他三个兄弟都掌了兵权,真是令李隆基这个太子如芒刺在背。

  闻听此言,他当真是喜出望外,道:“多谢父皇!多谢父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