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864节(1 / 2)

  这声音人们太熟悉了,正是背主无数次的郑愔。

  “聒噪!”

  王毛仲猛地一拍几案,道“这厮见王爷失势,都不知道自已几斤几两了!待俺去教训教训他!”

  李隆基却心中一动,阻拦道:“且慢!先前郑愔说,父皇的手段多着呢,早晚会将我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不左不右,难受之极。这不就应验了吗?看来此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且把他请来,看他怎么说吧。”

  “您怎么能信他的呢,这厮……”

  “嗯?”李隆基面色一沉。

  “好……好吧,末将遵旨。”

  王毛仲不敢硬抗,出去客客气气地把郑愔领了进来。

  郑愔往四下里看了一圈儿,微微笑道:“怎么?瞧大伙那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遇到了什么天大的祸事呢?告诉你们,这天塌不下来!”

  如果是以前,郑愔这样说话,人们早就一阵冷言冷语喷过来了。但是现在,在场众人都对前途感到非常迷茫,郑愔如此笃定地让大家放心,大家竟然忽然觉得……这郑愔长得也挺可爱的么。

  李隆基道:“来,郑先生坐到孤王身边来。”

  “谢王爷。”

  “呃……如今孤王只剩下一万羽林军可以仗恃,父皇那边不仅占了大义,而且兵强马壮。权臣崔耕又一向与本王不对付,本太子的形势堪称危如累卵,不知郑先生何以教我?”

  郑愔连连摇头,道:“不,不,不!太子以前以万骑兵控制陛下和崔相,犹如小儿舞大锤,那才是危如累卵。至于现在么,却是似危实安啊……”

  “哦?此言怎讲?”

  “原来宰相之中,太子五占其四,又掌握了宫城。若是易地而处。太子为陛下,能睡的安稳吗?陛下不与崔耕联合,那才是有鬼呢。而现在,陛下的安全有了保证,最大的敌人就不是太子您,而是割据天下的崔二郎,太子殿下您似危实安啊!”

  “嗯,有道理。”李隆基点头道:“父皇没有趁机把我的太子之位也除掉,想必就是这个缘故。”

  “那是。陛下今年都五十多啦,指不定哪天就龙驭宾天。他不把皇位传给您,又传给谁呢?如今崔耕、李重福坐拥重兵,虎视眈眈。宁王等人才具不足,又怎能守好这如画江山?”

  “郑先生见识高远,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

  李隆基一方面是确实信服郑愔的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军心,和郑愔越说越是投机,简直都要引以为知已了。

  王琚在一旁看着吃味,轻咳一声,道:“郑常侍说太子殿下没有性命之忧,那确实是如此。但是,太子就以此为满足吗?若不能帮太子殿下破除陛下的掣肘,恐怕您郑常侍,也称不上什么贤才吧?”

  郑愔半捻着须髯,胸有成竹地道:“哦?王先生,你是想问,为临淄王破除掣肘之法吗?郑某不才,还真有一个。”

第1115章 三国会姚州

  李隆基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什么法子?”

  “临淄王发没发现,唐隆政变后,您屡屡处于下风,就在于陛下和崔耕联合起来。”

  “你先前都说了八百遍了,这不是废话吗?”王琚不耐烦地插嘴。

  郑愔摇头道:“并非废话。众位请想,现在太子势弱,陛下和崔耕势必貌合神离。但若是太子要扩展势力,他们又势必再次联合绞杀。所以,太子要重握大权,千难万难。

  李隆基似乎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点什么,沉声道:“说下去。”

  郑愔道:“假如少了一方掣肘呢?比如说……崔耕出外?”

  “那不是放虎归山了么?”

  “非也,非也。”郑愔摇头道:“只要韦后在咱们手里握着,崔耕即便回了魏州,也不敢兴兵作乱,谈不上什么放虎归山。更何况,咱们又何必放崔耕回魏州?”

  李隆基沉吟道:“如果崔耕不回魏州的话,那倒不是不行……但是,不让他回魏州,该让他去哪呢?”

  “剑南道!”

  “为什么是剑南道?”

  郑愔道:“当初,高祖皇帝曾经有意传位为太宗,曾经对太宗皇帝言到,以他为太子,以建成为蜀王。并且告诉太宗皇帝,建成若是安稳,就让他一世富贵。若是不安稳,也难为大患。不知这个典故,临淄王听说过没有?”

  “当然听说过。蜀地乃困龙之局,出入之路异常艰难。只要外面把路一封,任你多高的才能,也只能坐困蜀中了。”

  “正是如此,太子尽可以把崔耕派往剑南道。这样的话,他既不能给陛下帮忙,又对魏州施加不了什么影响,堪称一举两得。”

  “可是……”李隆基还是有些犹豫,道:“咱们打算的倒是挺好,父皇能同意此事?崔耕又愿意去剑南道吗?”

  “殿下放心,如今陛下安全了,崔耕入剑南道对他百利而无一害,绝不会反对。至于崔耕自已么……”

  说着话,郑愔从袖兜中拿出了一份公文,道:“那崔耕人称崔青天,素来以天下为已任,这次他不去也不行了呢。”

  李隆基接过公文来看了一遍,越看越是高兴,最终猛地一拍大腿,道:“这份公文来得及时,真是天助我也!”

  那份公文上到底写的是什么?

  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儿,乃是剑南道姚州土蛮发动叛乱,勾结吐蕃,将姚州大都督李知古点了天灯了。

  现在,姚州、雟州以及其下辖的几十个羁縻州,都已经尽落入了蛮族之手。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此地占据了交通要道,姚州以南的昆州、黎州、盘州等地,已经和朝廷断绝了消息,也不知那些州府的官民百姓是死是活。

  在一般人看来,那就发动大军平乱不就行了?

  其实没那么简单,此地处于崇山峻岭之间,再加上是瘴疫之地,天然不利于大军行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