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780节(2 / 2)

  张延圭有些奇怪,道:“如果能用五千贯钱,换来与崔相结交的机会,没有人会拒绝吧?”

  “呃……”

  崔耕想想也对,自已现在的权势,比李显也小不了多少,稍微从手指缝里漏点儿出来,又何止五千贯钱?魏理有心巴结自已也不奇怪。

  魏理补充道:“在下原本的打算是,您正式收下了这对姐妹花,再由张刺史将在下引荐给您。既然出了这么一场变故,也只能主动现身了。”

  “原来如此。”

  崔耕咽了口吐沫,颇为客气道:“魏先生既是郑国公之后,想必也继承了郑国公的优良品德。小民们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家业,你又何必一定要……将其收归已有呢。不如看在本官的面子上,准许他们秋后还账吧。”

  魏理把脸一板,道:“对不住,恕难从命。崔相,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别说是五千贯钱了,哪怕是一万贯,两万贯钱。崔相若是有意,我魏家也当双手奉上。但是,若说土地么……我魏家寸土不让。”

  “还寸土不让?”崔耕讽道:“你们魏家自以为是冒顿单于啊?”

  这话是有典故的,秦朝末年,匈奴冒顿单于崛起。东胡向他索要宝马,他给了。向他索要爱妾,他也给了。可在向他一片不甚重要的草场之际,他却决定发兵征讨东胡,言道:“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给东胡呢?”,于是发兵宣战。

  崔耕这样说,当然是讽刺魏家太看重土地了。

  孰料,魏理正色道:“虽然魏家不是匈奴的冒顿,但是对土地的看中,却绝不在冒顿单于之下。”

  “哦?为什么?”

  “崔相以为,一个家族要想兴旺发达,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什么?”

  “当然是土地。”魏理撇了撇嘴,道:“只要有土地在,家族就有个根基,就可以用土地的产出,供养子弟读书。纵使这代没什么人才,下代,或者下下代总会有的。”

  崔耕疑惑道:“说到底,不就是钱的问题吗?你怎么会说是土地?”

  “哼,钱财算什么?”魏理道:“在贞观年间,斗米不过几文钱。而在隋朝末年,斗米斗钱也是有的。这钱财到底有多管用,那可不一定。再者,一场兵劫,一场天火,都可以将家产毁个干干净净,唯有土地不是那么容易被催毁的。所以,我说,唯有土地,才是一个家族的根基所在。”

  这番话说得在情在理,掷地有声,魏理的话音刚落,在场之人就纷纷点头。

  “说得好!”

  “魏先生此言有理。”

  “某早就觉得土地非常重要,今日听魏先生一席话,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要。”

  ……

  在人们的赞同声中,崔耕的面色无比难看。

  崔耕本来是卖酒为业,后来更是吸收了后世的记忆。他对土地的观念,与当世之人有很大的偏差。直到现在,崔耕才发现,自已实在是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对土地的贪婪和渴~求。

  他苦笑一声,道:“那如果……本官用安东都护府的土地,换魏州的土地呢?”

  “不好意思,在下胆子小,相信落袋为安。”

  崔耕叹了口气,道:“好吧,本官也不强人所难,。此事咱们容后再议。”

  “什么容后再议啊?崔相现在就把话清楚得好。”魏理眉毛一挑,咄咄逼人道:“还请崔相当场宣布,绝不干预我魏州三大家收地之事。要不然……大家误会了,可就不好了。”

  “嗯?”

  崔耕的脸当即就沉下来了,道:“你是在逼本官表态么?”

  “非是逼迫,而是想搞清楚崔相到底是敌是友。您人称崔青天,总不会连表个态都遮遮掩掩吧?”

  “若本官说,绝不放弃为那些小民出头呢?”

  “那没办法,无非咱们双方各施手段罢了。”

  宋根海忍不住插话道:“笑话!你们三大家里面,也就是清河张家还有些实力。至于什么郑国公魏征的后人,郯国公张公瑾的后人……无非是两家破落户而已,也配说和我家大人掰腕子?”

  “当然配!”魏理笃定道:“只要崔相还要他崔青天的名声,就不会使那些龌龊手段。若是依律行事,我们三家又怕他不成?”

  宋根海不服气地道:“若我家大人一狠心,替那些小民还了债,你不就捞不着土地了?”

第1004章 双方终翻脸

  魏理仍是一脸笃定,看向崔耕道:“崔相,您不会这么做的,对吧?”

  崔耕无奈道:“当然。”

  这番道理宋根海不明白,魏理和崔耕却是心中不宣。

  崔耕现在的位置太敏感了。

  他总领河北、山东二道以及安东都护府的军政大权,简直就是裂土封王。

  这要是再用自已的钱替百姓还债,别人就会问了,你到底想干啥?

  历史上有人做过类似的事儿,那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让门客去自已的封地“薛”收债,结果,门客冯谖到了薛地之后,将债券全部焚毁。

  非但如此,还理直气壮地回报孟尝君说:“我用这些债券的钱,为您买了“义”了。”

  后来,孟尝君和国君闹了矛盾,被迫回自已的封地去,薛地的百姓们扶老携幼前来迎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