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740节(2 / 2)

  他咽了口吐沫,道:“不是吧?大家都信崔耕那一年能缴五百万贯税的鬼话?他再是点金圣手……也得……”

  郭封肃然地打断道:“不是五百万贯!”

  姜皎一阵得意,道:“我就说嘛……”

  哪知道郭封继续道:“是五千万贯!大家想想,羊毛仓一年收入五千万贯,与国库不相上下。其大使为三品官儿,岂不是理所应当?”

  “这牛可越吹越没边儿了,五千万贯,那怎么可能?”

  李隆基也迟疑道:“郭公公,你确信崔相说得是五千万贯?”

  郭封道:“没错,而且崔相说了,只多不少。”

  王琚神色肃然,站起来躬身一礼,道:“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关窍,还望郭公公指教。”

  “确实如此。”郭封道:“我大唐商税是三十税一。然而,崔相说羊毛工坊其利太重,自请羊毛工坊五税一。”

  现在,一连串的意外,已经使姜皎无力吐槽了。

  他嘟囔道:“五税一,这崔耕是钱多的没处花了,还是傻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只有崔耕能回答他:五税一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税收标准。

  要知道,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其生产效率高得过分了。

  到了后世,任何一个国家的综合税收,都绝对在五税一以上。

  崔耕做着垄断的生意,不交五成税,对得起自已的良心吗?

  就算崔耕的良心真被狗吃了,他也得为了防备以后的麻烦,把这笔保护费交上去。

  要知道,生产力进步了这么多,是会引发社会的剧烈变革的。比如后世英国的“羊吃人”,可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这羊毛布工坊,就是一头吞噬羊毛的巨兽。随着工坊的扩大,羊毛渐渐不够用,其价格必将水涨船高。

  早晚人们会发现,养羊薅羊毛比种粮食可划算多了。那么,为了养羊而毁粮田的情况就一定会发生。

  真遇上了灾年,粮食不够,无数百姓饿死,就是自已的一大罪证!

  现在自已主动把税收提高,到时候就是整个朝廷背黑锅了。

  当然,目前还没有人能理解崔耕的深意。

  郭封更是正色道:“这就是崔相的一片忠君爱国之心了,姜皎你一个小小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姜皎不服气地道:“哦?是吗?若那崔耕若果真是一片爱国之心,就得把羊毛工坊献给朝廷,而不是仅让朝廷专门设立一个什么羊毛仓进行管理。”

  “那可不尽然。”郭封道:“崔相还有一个提议,呃……应该说是先斩后奏。他允许边军所有土兵,借钱给羊毛工坊五贯钱,月利三成。只要人在边军,就可以一直拿这个利息。若是离开边军,就只能连本带息地结清欠款了。”

  王琚非常聪明,马上就赞叹道:“妙,真是妙啊!此举既规避了府兵不发军饷的规定,又变相补贴了边军。而且,因为是借钱不是入股,让他毫无收买人心之嫌。”

  李隆基沉声道:“即便不是入股,这羊毛工坊也是边军将土的根本所在。若是突厥人不开眼地来犯,边军敢不效死力?以后这边军,就再无主军和客军的区别矣。崔耕之能,简直远超古之名将了。”

  封建社会的军队就是这样,若是本乡本土的作战,既战力颇强,又纪律尚可。但若出了本地,就战力猛然下降,纪律也无限败坏起来。

  对于这个问题,历朝历代,无论什么名将都没啥好办法,现在却被崔耕轻松解决了。

  一时间,众人都有种荒诞地不真实感,沉默起来。

  良久,郭封道:“这才哪到哪啊。众位,其实崔耕这羊毛作坊,还有另外一桩大好处。”

第946章 一计平突厥

  姜皎忍不住爆了句粗口,道:“奶奶的,这还有完没完了?怎么还有好处?”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个好处就是存在。”郭封道:“羊毛工坊是独门买卖,羊毛仓收某些部落的羊毛,这些羊毛就是开元通宝。羊毛仓不收某个部落的羊毛,那就一文不值。你想想,长此以往,那些部落是该听突厥可汗的呢?还是听羊毛仓的呢?”

  “我擦!这简直是一计平突厥啊!”这回连李隆基都忍不住爆粗口了。

  他心中暗暗琢磨,原来大隋有个宰相叫裴矩,利用突厥的内忧外患,将突厥一分为二,千古传诵,万民敬仰。

  但是,这也只是将突厥削弱而已。

  然而今天,崔耕略施小计,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草原问题,真是比裴矩不知高明了不知多少倍了。

  千载之后,人们可能不知道唐朝某位皇帝的名号,但必然知道崔耕,啊,不对,哪能直呼其名呢,那得称一声“崔公!”

  再说点现实的,李显宠信韦后和几个闺女,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无论大臣和百姓都深深失望,这才让自已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但是,李显像殷纣王那样,残暴不仁,滥杀无辜了吗?完全没有。

  说到底,还不是钱闹的?

  真要是每年多五千万贯进账,韦后还能看上卖官鬻爵那点小钱?她从指缝里露出点来布施,千古第一贤后的名号就跑不了了啊。

  而且,在不短的时间内。

  布匹的价格跳崖,粮食的价格陡降,草原民族不再骚扰边境,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老百姓可不管那么多,最后都得归于皇帝的英明领导。

  皇帝天命所归,才有上天降下忠臣良将辅佐嘛,非常完美的逻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