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229节(1 / 2)

  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惹来民怨沸腾的差事。

  崔耕当时就有点傻眼。

  他咽了口唾沫,婉拒道:“下官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张刺史,您能不能把这个差事交给别人啊?”

  张潜反问道:“二郎你觉得呢?江都县的事,老夫不找你这个江都县令,还能找谁?”

  “好吧,当我没说。”崔耕苦着脸道:“那您能不能给下官介绍介绍,这些钉子户都是什么人啊。能让您堂堂扬州刺史都为难的人,肯定不简单吧?”

  “钉子户?哈哈,这词儿用得极妙。是啊,这些人就象是钉子一样钉在那里。来硬的,硌得老夫手疼。来软的,他们又狮子大开口。”张潜气急摇头斥道。

  接着,张潜便将这些钉子户的来历,对崔耕一一讲明。

  头一个钉子户,是扬州本地的大户,宫家。

  赶巧了,宫家的祖坟,整好建在城墙的必经之地上。这祖坟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绵延了一大片,根本就绕不过去。要想顺利建起城墙,宫家就必须迁坟。

  这年头动祖坟可是值得拼命的事儿,宫家虽然没有什么高~官显贵,但是四五品的官员还是很有几个的。谁知道人家日后会不会一飞冲天?

  还有最关键的,宫家有个叫宫正宗的人,现如今为右肃政台监察御史。他早已放出风来,张潜但凡动了宫家祖坟的一草一,他就上书弹劾张老头贪墨。

  第二个钉子户,是一座叫般若寺的禅宗寺庙。其主持乃国师神秀的亲传弟子,张潜也不想太过得罪。

  第三个钉子户,是武则天男宠薛怀义……的管家薛有福。别看管家上不得台面,但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薛有福家的老宅,整好建在了城墙的必经之地。

  他倒是没说不搬,但要价也太高了一点——五十万贯钱,一个子儿都能少。

  这笔钱张潜也不是拿不出来,但问题是,被一个小人物敲了这么一大笔竹杠,让张大刺史的脸可往哪搁?

  除了这三位,还有另外十几家比较难缠。一个羊也是赶着,俩羊也是牵着,张潜就都交给崔耕处理了。

  崔耕听完了,连嘬了几下牙花子,不迭叫苦道:“张刺史,当初下官把来俊臣的案子认下来,已经替您背了一次黑锅了。这次您又要下官代您得罪那么多人……不行,这活我不能白干,您得给我相应的补偿。”

  只要崔耕肯接这个烫手山芋就好,张潜正襟端坐起来,赶紧表态道:“不知二郎想要什么补偿?只要本刺史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第255章 拿下聚宝盆

  张潜这老狐狸能红口白牙说出这番话来,显然已经做好了被崔二郎狠狠敲一笔的心理准备。

  谁知崔耕却没有狮子大开口,要求之低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什么?你要扬州城的护城河?你要那玩意有什么用?”张老头目瞪口呆。

  崔耕唔了一声,点头道:“确切地说,是护卫扬州城的两千亩保障湖。张刺史大可放心,别人出多少钱,下官就出多少钱,决不让张刺史为难。”

  “这…不是钱的事儿。”张潜大为费解,说道,“关键是你要保障湖有啥用?此湖东边连着京杭大运河,西边接着扬子江。若是填湖造地,那得多大的工程?耗损银子不知凡几,那就是个无底洞啊,你能有什么赚头啊?”

  崔耕笑道:“大人您想哪去了?下官就是单纯地想要那个保障湖,绝没填湖造陆之意。当然了,保障湖边的五丈之地,您也得一块儿卖给下官。”

  保障湖是活水,水位高的时候,会淹没周围的部分土地。按照惯例,如果卖湖的话,这些土地会一并发卖。崔耕的这个要求非常合理。

  “敢情你是看上保障河沿岸的五丈地了?”

  张潜仔细盘算了一下,摇头道:“不行,保障河畔的五丈地,值不了多少银子。这样吧,老夫好人做到底,保障湖沿岸的十五丈地都一并卖给你。至于具体的价格么,你去跟韦凑商量吧,老夫就不掺合了。”

  张老头这是给了崔耕一个上下其手的机会。

  倒不是张潜宅心仁厚,大发善心。而是打心底里对崔耕过意不去,多少是个补偿的意思。没办法啊,他刚才所说的这十几家钉子户都颇有跟脚,有几户的背景之深和靠山之硬,张潜都难以拂动。他估摸着,要想摆平这帮该死的钉子户,崔二郎不破费一大笔钱财,决计是办不到的。

  合理的强拆支出,江都县衙可以找刺史衙门报账,但那些钉子户狮子大开口下的不合理支出呢?张潜心中默哀,也只能是崔耕哑巴吃黄连,自已掏腰包了。

  “有刺史大人这番话,那强拆那几家钉子户的事儿,下官就应下了。韦参军现在人在刺史衙门里吧?”崔耕问道。

  张潜唔了一声,冲堂外的方向指了指,道:“韦凑今天当值!”

  “得嘞,赶得早不如赶得巧,下官这就去找韦参军敲定这事儿。”

  趁热打铁,崔耕道别了张潜,拿着鸡毛当令箭,直接出大堂去找了韦凑。

  ……

  约莫过了半盏茶的时间,韦凑进来寻张潜,回禀了崔耕与他的商谈内容。

  令张潜很意外的是,保障湖和湖畔十五丈地的价格,崔耕不仅没有趁火打劫压低价钱,反而比市价还高了两成。

  而且崔耕很聪明机警,奉行官员不得在辖区内经商的律条,没有在契约上写下自已的名字,而是将保障湖落在了崔秀芳的名下。

  跟糖霜作坊和毡帽做法的手法同出一辙,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作坊的背后有崔耕的份子,但对外,那些份子都是崔秀芳的,与崔耕完全无关。

  这在官场中是较为常见的避嫌手法,也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在张潜的询问下,韦凑将崔耕给出的保障湖售价报了出来,惹得色老头一阵眉头紧皱,奇疑道:“怪哉!接了老夫这么一桩天大的麻烦,却连送上门的好处都不要,出的价反而还比市价高两成。这还是老夫认识的那个斤斤计较崔二郎么?你说,他到底是图什么呢?”

  韦凑也莫名其妙,疑道:“兴许是……想讨大人您欢心?”

  “不像,不像!”张潜连连摇头,道:“崔二郎若是真想讨老夫欢心,就不会跟老夫讨价还价在这儿磨牙了。再说了,他真正的靠山是上官舍人,没必要在老夫身上下如此重本!”

  “那老大人的意思是?”

  “以崔二郎的过往经历和办事手段来推敲,应该又是想吃小亏赚大便宜啊!”

  张潜轻捋着下颌的几缕墨髯,缓缓道:“这些日子,你帮老夫把崔二郎盯紧了。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就尽量帮。他要是想干什么出格的事儿,你就帮老夫把他摁住了。至于保障湖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