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当真忠心耿耿,呵呵……133(1 / 2)

首先“报中”,即开中商人按户部榜文所示项目,把物资运到边防戍所,然后取得盐引。

其次“守支”,即商人领取盐引后,按规定去指定盐场守候支盐。

最后“市易”,即商人支取盐后,再按引文规定,到指定地区销售。

从报中到守支,再到市易,完美地构成了“开中法”的全过程。

一干大明文武重臣听了半天这才反应过来。

瞬间对于那位太子殿下的好脑子又多了几分的敬佩之意。

要知道,西北边陲如今也才被大明收回不久。边陲之地尚有战乱频频。

北元残余时不时还会南下刷一下存在感。

可以说,西北边陲的那些盐田,如今也才不过刚刚进了大明的口袋,都还没来得及产生效益。

现在倒好,直接就将那些盐田变成了诱惑那些贪利的商贾之士的钩子。

江南原本就是大明的主要粮食产地。这里的粮食价格低廉。

而盐业之利,这可是令所有人都眼馋的利益。

而现如今,上位就这么痛痛快快地给了那些商贾。

顿时就有大臣不乐意了,觉得自己打了一辈子的仗。

如今过的日子,也就是比过去好点。

凭什么这么大的利益由着那些商贾去赚取?

很快,就有大臣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当然,大家也不傻,肯定不会直接说自己馋这盐业之利。

而是一副忧国忧民,为君分忧的架势,向老朱进言。

认为这么搞的话,让那些商贾得益,何不如何由朝廷来操持此事。

左手也是朝廷,右手还是朝廷,总之讲究一个肥水不落外人田。

如果一来,不但能够让朝廷的税赋得到了增长。

而且还能够继续抑制商贾之士,让他们甭想从朝廷身上捞到一个铜板的便宜。

看到这些人站了出来之后振振有词慷慨激昂的臣工。

老朱的嘴角,扬起了一个古怪的弧度。

倘若是当年老朱才刚刚立国之时,兴许他真会觉得这些大臣。

真的是忧国忧民,愿意为君分忧。

可是经过了这十来年跟这帮子臣工打交道。

他已然很清楚这帮子人到底是什么,口中说着冠冕堂皇的话,却赚着最脏最黑心的利益。

。。。

只不过老朱却没有第一时间制止。

而是悠哉地继续在御案后方喝茶倾听,静静地看着这些臣工们声嘶力竭的表演。

而一旁,李善长这位老太师眼光何等老辣,早早就看穿了老朱这位上位者的心思。

可是偏偏他却实在不好当着上位的面提醒这些徒子徒孙。

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一旁垂眉闭目,仿佛在入定一般。

武臣之中,亦是有几位功勋之臣也站了出来,开口附和不已。

直到这个时候,老朱眼皮一翻,目光如刀,嘴角却犹自微微扬起。

只是那笑容,越发地显得瘆人。

方才还有几位跃跃欲试的臣子,看到了老朱的表情之后。

都不由得心中一悸,纷纷垂眉俯首。

而那些已然站出来开口痛陈让朝廷来赚这一笔利益的那些臣子们。 此刻也终于感觉到了势头不妙,可是面对着这位杀气极重的大明开国之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