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文武两相得(2 / 2)

如今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在并州待些日子,静观天下时变。

他看向吕布,见此人身量高大,面貌英挺,一眼看去,英气迫人。

心中却是多了几分喜爱。

蔡邕虽是名儒,却又与寻常的文士不同,他对武夫并无那种自傲之态。

也是因此,后来董卓入洛阳,对他极为看重。

这固然是董卓想要利用他天下文宗的名头,来拉拢士族。可他对武夫的态度,却也是其能得重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说来奉先还真是我的福星啊,当日救我一次,今日若非奉先,只怕此城也难得保。”

蔡邕爽朗大笑,言语之间与吕布颇为亲近。

入得县寺,见到蔡邕并得知其身份,又见其对自己如此亲近,吕布心中自也欣喜。

当年他费尽千辛万苦,远渡数州,这才得了个郑玄弟子的名头。

其中艰辛,如今想来都要掬一把辛酸泪。

而眼前的蔡邕名头不在郑玄之下。

更紧要的是,蔡邕在朝中有许多好友,或为天下名士,或是实权大员。

若是能得蔡邕为他宣扬一二,日后他的仕途之路定要好走许多。

想到此处,吕布连忙一揖,恭声道:“布虽为边境一武夫,然亦曾赴北海,与郑师学经。奈何天生鲁钝,难有所成。只是救危扶困,家国之义,布却不敢忘。”

“甚好。”蔡邕将他扶起,连声赞叹,“如今北方异族肆虐,国家正在危急之秋,正此诚武者建功之时!奉先既有勇武,又知大义,正是可造之材!”

县尉李召,快步走入堂内。

李召甲胄上的血迹还未擦去。

如今鲜卑新退,县中还有不少事情需要早定主意。

偏偏县令又已“战死”,诸般事情,只能由两人和蔡邕来商议定夺。

蔡邕朝吕布歉意一笑,“杂事繁多,本想今日与奉先秉烛夜谈,如今看来却是不能了。好在两县相距不远,他日等安定下来,当与奉先促膝长谈。”

吕布笑道:“即便蔡公不言,布也是要辞去的。如今此间事了,布还要回去与县君复命。”

即便蔡邕不说,吕布也是要告辞离去的。

他这次前来驰援,并未得县里许可。

折返回去,难免还要面对县令赵时的问责。

要说服赵时,难免又要用到那位孙康孙君。想到要用这位孙君,吕布自也难免一阵心痛。

此人好用是好用,只是要氪金啊。

蔡邕闻言点了点头,“赵县君能令你前来驰援,也是深通大义之人,我当修书一封,奉先可带回交予赵县君。”

吕布心中一动,蔡邕天下名士,有他的书信在,要说服赵时,却是不难了。

说不得这次无须氪金了。

得了书信,吕布也不拖延,带着魏续等人,快马返回成宜县。

……

“岂有此理!又是武阳亭!日日生事!这是要毁了我不成!”

成宜县的县寺里,听过沈仲回报,县令赵时拍案而起。

沈仲一脸尴尬。

毕竟,他是上任武阳亭长。

此时李富自堂外而入,先是同情的望了一眼沈仲,随后朗声开口道“县君,武阳亭长吕君来了。”

赵时猛然起身,大喝一声。

“来的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