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正名之路(2 / 2)

赵德邦眼中噙泪,不过还是兀自咬牙,刀指孟焕问曰:“尔等为汉,尚可归乡,我等已然形似胡人、番邦,如何归乡?与其遭受那些汉人异样的眼光与侮辱,我等还不如留在这蛮荒之地,也好过窝囊的活过一生!”

是啊,归汉的汉人都会遭受白眼,更何况他们还顶着一副番邦异域风情的样貌。

所以孟焕也能理解他们的难处,明白他的担忧。

面对刀剑的指向,孟焕没有退却,迎身抱住了浑身僵硬的赵德邦,用血肉之躯逐渐温暖他一同长大的好兄弟。

“德邦,你的汉名还是我建议取的,德殷先人,勿忘故邦,你是我的兄弟,这一点从来都毋庸置疑,我向你保证,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如果大汉的皇帝不认同你们,就算豁出这条性命,兄弟也会带着你们回来,但是你要知道,皇帝不认,那是皇帝的事情,我们自己是否认可身上流淌的血脉,这一点远比外人的认同更加重要。”

“相信我,我们是兄弟,还记得我从小说的话吗?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焕弟如今需要你的帮助,把这些长者们的铜牌,一同送归故里,落叶归根!”

哐当声响起,这一批形态各异的玄甲儿郎们手中刀剑纷纷跌落,忍不住捧着脸大哭起来。

“我也不想长成这样,我明明是诸夏子,为何要让我顶着这样一幅异于常人的面孔?焕哥儿,我怕,我害怕自己回到了那个梦中的故乡,他们不认我,他们骂我是蛮夷,我也想回家,但是我很怕。”

“不要怕,我的好兄弟们,只要我们自己认同,就算是千夫所指,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的是血脉也从不容外人质疑。我们与现在那些汉人无异,割开之后流着同样鲜艳的血液,此份热忱,满腔热血,皇天后土认,列祖列宗也认。若是有人质疑,那么……我们手中的刀剑,不认!”

一时间,营寨内充斥着对离家万里的悲情,还有那一份回归之路的期许。

张骞也重重的松了一口气,同时望向孟焕的眼神里充满着好奇与欣赏。

安抚过几位兄弟的情绪之后,孟焕回头,对着这位大汉使臣说道。

“听说使者要去大月氏?”

“正是,此乃天子之命。”

“我不建议你去,如今的大月氏已经远远不是十年前,那个敢与匈奴叫板的月氏帝国,自从上一任月氏王被军臣单于杀死,将头骨制成了酒器,这位昔日的西域霸主西迁数百里,分裂为大小月氏两个国家,大月氏在新的膏腴之地上安享太平,早已不复过往的雄心壮志。”

“不如,咱们直接回转长安?你想要的西域情报我有,更西之地的身毒,乃至于安息、罗马,我都知道,孟焕能为汉天子献上一份大礼。”

张骞茫然,客居草原王庭十载,身毒之名,他也算是有所耳闻,可是安息、罗马是什么?难道在身毒以西还有更遥远的国度吗?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有这样一位西域通,张大使心里也有更多的底气,他的确很想回家,可张大使是个老实人,陛下的命令是让他出使大月氏,不是带着一个西域本地通回转长安。

于情于理,他都需要完成这一次出使之旅,将大汉的威严播撒西域,为大汉争取联合攻击匈奴更多的盟友。

眼见张骞拒绝,孟焕也不懊恼,若是这种提议能被采纳,这反倒是让他对这位华夏历史第一使臣看轻不少。

他们身为归汉之人,话语权自然与使臣难以同日而语,走一圈西域势在必行。

否则,如何能让汉天子对西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耽误了后续的一系列收复河西走廊的军事行动,导致河西走廊失去自古以来的宣称,那他孟焕可就真要成为千古罪人。

这可是丝绸之路啊,奠定汉唐盛世的基石之路。

“对了,孟将军,骞有一事不明,其实如果你们真的想要归汉,从雁门关,联络上程不识将军,其实也是能够走通归化之路,缘何非要等到此时才想要归家?”

孟焕闻言露出笑颜,伸手从怀中取出一枚油亮发光的铜牌,上书小篆:郿县、百里氏、孟菽。

“焕说过,有一份大礼献与天子,此行除了归家,便是用此礼与天子叩请隆恩!”

“请汉天子为将军蒙恬平冤正名,为塞北秦军正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