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正名之路(1 / 2)

张骞面露狂喜。

这是什么意思?

对面不要金银财宝,要回家?

何以为家?这些人属于秦时遗民,塞北者从军多以陇右、雁北居多。

而这些人拥有一口流利的关中口音,几乎与此时的中原官话无异,只是个别字句发音略带一些变化。

他们回家,和自己回长安面见天子不是殊途同归?

不过很快,张骞便回过味儿来。

归家之途不难,难的是他们秦时遗民的身份,没有大汉的户籍、通关路引,入关就是一大难题。

至于这一身铠甲,不穿如何能应对一路上的艰难险阻,你穿了吧,君可知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是怎么死的吗?

出使前,听说天子启用了一名严苛的法家张汤任长安令,这位的风评可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对象。

张骞还未回话,四周刀兵出鞘之声四起。

赵德邦阴沉着脸走上前来,冷冷的盯着孟焕,声音沙哑的问道:“首领,你想回家?哪个家?咸阳还是长安?”

“大秦已经没有了,多少年了?我犹记得先父所述的始皇盛世,逾今已有百年,三代已逝,曾经的家如今不知已经成为了谁家的新址,你寻的是什么家?”

张骞惊恐,急忙跑到孟焕等人身后,心中惴惴不安的看着三方人马对峙,生怕自己的到来,让这一支孤悬沙海的‘同胞’们,发生亲者痛的惨剧。

“你说得对,我也不知道何以为家。但是我知道,父亲和阿耶都想要回家,落叶归根,故土难离。我不仅要自己回家,还要带着寨中一千多块铜牌,一起回家。”

“这是我父亲和阿耶的遗愿,也是寨中诸多长辈的愿望,我想回家,看看阿耶嘴中辽阔的大河,风光秀丽的太华山,他们告诉我,中原没有沙漠和戈壁,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我想去看看,印证阿耶话中的故乡。”

“我虽年幼,可也知诗书礼易,柿子,你还记得我们阿耶和叔伯们常唱的歌谣吗?”

唐柿愣神,望着目光灼灼的兄长,嘴角有些嗫嚅,诗经中的《东山》,从小听到大如何能忘?于是低声吟唱着。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

吟唱声先是一声响起,随后便是数人跟唱,最后四周出现影影绰绰的身影,这些尽是营寨中年长的白发老者。

歌声响彻荒凉的戈壁,诉说着离家者的苦难。

虽无初代玄甲背井离乡的悲痛,可他们也算是在自己长辈耳濡目染下,对故乡了解最深的人。

声音渐渐扩大,就连张骞忍不住沉吟起来,回想草原十年饮冰,却难凉热血的经历,家中老母不知是否安好,陛下高坐未央宫,不知道是否还记得他张骞,当他是叛国,还是已经客死他乡。

归乡虽然情怯,可物是人非的恐惧,也能叫人惶惶不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