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奏请正德新政疏(1 / 2)

雨落在瓦片上,滴答滴答响个不停,而后又顺着雨链进入了排水管道。

书房中的杨廷和望向窗外那不停下着的雨,长长的叹息。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是之前的规矩,怎么听陛下的意思,是想改制?宾之兄,你觉得如何?!”

杨廷和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李东阳,疑惑的问道。

今天下朝之后,李东阳被朱厚照召进宫中,在这个紧要关头,皇帝的态度最为重要,所以放衙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跑来询问。

李东阳道:“我觉得此法对我们好处最大!”

“宾之兄的意思是?!”杨廷和心中的疑惑更多了。

他是翰林,若是没有意外的话,他就是所谓的储相,也就是内阁成员预备员。

朱厚照的想法是彻底废除这个法子,将内阁阁臣的选举彻底的铺开。如此一来的话,那他翰林学士这个名头就不值钱了。

回想这十几年的读书历程,所求不过就是身居高官,执掌大权,可现在却要将他引以为傲的身份罢休,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就好像前十几年的努力白费了一般。

李东阳道:“我的意思是,应该按照陛下的方法,对内阁进行根本性的改制。

如今的翰林院,大多与刘健有故,即便没有,那也是站在刘健那边的。你我的名声现在已经坏了,想要推你入阁,谈何容易?即便我能推你入阁,可刘健在朝堂之上,在内阁之中权势滔天。

仅凭你我二人,就想驳斥刘健,谈何容易?若是废除内阁的根本制度,就能让很多不够资格入阁的官员看到希望,到时候,他们肯定会支持我们的新政。

有了这些人的助力,再将你引入内阁,新政的胜算也就大了许多。

况且这新政涉及到的事情极为繁多,没有人支持,孤掌难鸣啊!”

杨廷和点了点头,脸上多了些笑容,

“好,既然这般,那就准备上疏《奏请正德新政疏》!”

李东阳连忙将书桌上的东西全部腾空,取来纸笔,开始书写《奏请正德新政疏》。

这东西两人之前早有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吏治、兵治、民生。

看起来少,但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能涉及到的事情。

由于篇幅有限,所以二人没有在这三大板块上多着笔墨,将重点放在了“内阁改制”上。

第一句便是:“《韩非子》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后面的内容便是对这句话进行各种方向的论证,从而得出一个结果——

内阁之来源,不可拘泥于翰林。

……

两人花了大半夜时间,终于将这封奏疏完成,在签署了两人的名字之后,由杨廷和亲自送往通政司,转而进入宫中,来到了朱厚照跟前。

今天的朱厚照起的很早,将乾清宫乃至整个后宫中的那些舌头清理干净后,朱厚照睡的格外安稳。

一觉醒来,浑身轻松。

在向张太后请安完毕以及用过早膳之后,《奏请正德新政疏》终于来到了朱厚照的面前。

看着眼前这封奏疏,朱厚照轻松的笑了。

“这李东阳与杨廷和两人的办事能力还是极其不错的,这么快就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章程!”

一旁的刘瑾笑呵呵的送上一个马屁:“皇爷,这历朝历代的新政,若是没有天威支持,就实施不下去,这二人想要实施新政,就得让皇爷支持,他们不弄的快一些,要是皇爷变了心思,他们不就白费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