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乐之地,胡沟沿30(1 / 1)

所谓胡沟沿,不是胡家的沟,而是一片野生沟渠,长度和2亩地差不多长,宽的话应该有两米左右。后来,大人们为了田间来去方便,在沟三分之两的部分填上土,形成一个小水坝,中间只留下一个小口子,让它流水。自从,胡沟沿逐渐演变成两个沟,上游水草少,沟面宽阔,鱼肥虾大,而下游,水草丛生,农药袋子飘的到处都是,里面一般泥鳅黄鳝比较多。

以前,沟边有一颗大柳树,它的树根深扎在水里,我们经常在树根周围去掉虾,因为这里虾很多。钓虾,要讲究技巧的,不像是钓鱼。钓鱼你需要选择好的饵料,而钓虾,不需要,你只需要选择挑选一个好东西,比如说树枝(以前经常有大人会把暂时用不到的树放到水里浸泡)和水草集中的地区,还有就是像柳树根这种可以给虾爬上来呼吸的天然屏障。

每逢中午,在吃饭之前,我和弟弟都会拿着网兜(把装鱼的网绑在竹竿上),先去胡沟沿溜达一圈。因为此时,麻虾们都跑出来晒太阳了,如果运气好的话,可比你钓一天得来的都多。你需要轻轻的来到水边,仔细观察树枝和水草,还有就是柳树根以及荆条下面。一般,麻虾无论大小,红黑青绿,都会侧着身子,把脚搭在支持物上面,如果此时你一不小心猜到树枝发出声音,那么你就会听到水面上传来“嗖”“嗖”的声音。一只虾被惊动,很多虾都会接连被吓到水里去。选择好目标,然后轻轻把网放在水面上,对准水面上的虾快速出击,你就有机会捉住它。一定要又快,又轻,不然这只不仅抓不住,周围的虾也会散去。

不光是钓虾,我们也会在这里钓鱼,一般都是鲫鱼,没啥大鱼。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水边钓鱼,钓了不过一两个小时,就已经有了大半桶了,大多都是一乍(就是大拇指和食指伸开之间的距离)长。不一会,下起小雨,我和弟弟正钓的起劲,根本没有要撤离的意思。一群高年级的学生路过这里,就围在我们周围看。有一个哥哥看地上还有一个只有线没有竿的钩,他就拿起来,挂上蚯蚓,扔到最靠岸的水里。我一脸疑惑,正想问他这样能钓到鱼吗?他自己却开口了,阴天雨天,鲫鱼会很活跃,而且一般都会在离岸边近的地方,越是大鱼来岸边的速度越快。果不其然,没过五分钟,他的鱼浮(一般是枯草枝或者玉米竿,高粱竿)就动了。他一个起身,随他而起的还有被拉出水面的大鲫鱼。

后来,我也是一直按照他的方法,在岸边钓了不少鲫鱼,个体都不小,而且还有一次,竟然把鱼线拉脱了,我想那只鱼至少有三斤重。那是我钓鱼以来,感觉到最重的鲫鱼。

之后,在胡沟沿最上面,也就是最南边,有人挖了一个浅水塘(用来蓄水,浇灌田地),它和胡沟沿是联通的,那里面也会有不少鱼跑进去。曾经有小伙伴在里面抓到一只超级大泥鳅,足足半斤。

每逢冬季,我们也会在胡沟沿最南边的浅水摊滑冰,以前的冬天是真的冷,雪厚三尺,冰封千里,不穿个里三层外三层,加个棉裤棉袄,根本就扛不住。不像现在,下的雪不要几天就全化了,已经好多年没见到像样的大雪了,每逢过年回家,都是秋衣秋裤,外边再套一件就行,根本不需要里三层外三层的。记得有一次,我和二弟偷偷跑出去,大早上的,我们两去滑冰。我们两个尝试拽着柳树枝条,向沟中心移动,一开始,我们小心翼翼,不敢松开手中的救命柳条,后来发现里面的冰也很厚的时候,就大胆松开手,在冰山跳舞。

现在的胡沟沿,无论上游还是下游都已经脏打完不像样子了,杂草早已经把沿沟的路都覆盖了,里面也没有太多的水,很多时候都是干巴巴的。相必里面的鲫鱼,麻虾,泥鳅早已经灭绝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