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师徒(三)18(1 / 2)

“师傅,又要走啊?不是要留下来一段时间吗?怎么说变就变?”

一灯把别在腰间的酒葫芦递给杨元庆,又从怀中掏出一包丹药塞到他手中,道:“本想等你进了感知境界再走,你既然现在已经领悟到感知了,那接下来就可以学盘龙枪了,为师得去找老友要那枪法回来。”

杨元庆瞪大眼睛道:“师傅这趟过来,没一起带过来啊?”

一灯笑道:“盘龙枪是人家的传家宝,哪能随便给我啊。”

他朝天际望去:“这一去,快则一月,慢则半年。待为师归来之时,再送你一件礼物。”

杨元庆有些疑惑,问道:“什么礼物啊?”

“现在说了,届时就没惊喜了,暂且不说!喏,这也给你。”一灯大师摇了摇头,从怀中又掏出一包缠得很结实的东西递给杨元庆。

杨元庆拆开一看,只见里面不仅装着一堆花花绿绿的纸张,还有一枚四四方方的印章。

杨元庆将那印章翻过来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即墨县印”四个大字,按照当下律法,官吏丢失官印者,轻则免官,重者砍头,这可是件大事啊。

他一下子愣住了,抬着头看着一灯大师。

一灯笑道:“为师听闻这即墨县的狗官贪赃枉法,剥削百姓,就顺手取了他的印象,看那狗官以后还怎么祸害乡里。这些银票想必够你母子上一段时间了。”

偷就偷,还取来的,我又不告发你,装什么装!

杨元庆脑中念头一闪而过,十分感激道:“多谢师傅!”

一灯一眼看穿他的心思,乜眼道:“你也不用感动,回去更不用藏着掖着,直接给拿给你母亲,告诉她,这是为师给你的,让她收着。应该够你们母子用上一段时间。”

师傅估计是看自己一顿吃这么多,母亲又赚不了几个钱,特地去岭南哪户大人家那借来的,对,是借来的,不能再说是偷了,那有损师傅英俊的形象。

有此善解人意的师父,人生夫复何求!杨元庆立马朝一灯大师行了个大礼,道:“徒儿明白,谢谢师傅!”

杨元庆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师傅,上次徒儿跟你说过,我娘生我的时候落了个偏头疼的病,师傅有没有办法帮我娘医治这病?。”

一灯摇了摇头道:“偏头疼为师也没办法,除非扁鹊重生。”

“………”

回到家中,杨元庆按一灯的话,把银两全部交给裴氏。

裴氏看着桌上花花绿绿的银子,愣了一下,问道:“庆儿,这钱是哪里来的?”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家里突然有这么多钱,杨元庆还担心把母亲给吓到了,见她有些愣住,但还不至于吓到抖索,笑道:“娘,是师傅交给我的,他看孩儿正在长身体的年纪,担心我把家里给吃倒了,特地在朋友那拿了点银子,让母亲多买些好吃好喝的回来,免得耽误孩儿长身体之期。师傅让母亲尽管用,若不够,他过些天再拿些给孩儿。”

裴氏笑道:“庆儿现在拜了龙虎山的道人为师,以后是打算做个小道士?”

杨元庆嘿嘿一笑:“那怎么可能。孩儿以后还要在娘亲膝下尽孝。”

裴氏松了一口气,拿起桌上银两数了起来,一边道:“那就好,我还以为你师傅诳你去做老道士了。要是这样,王爷估计得灭了这龙虎山。”

杨元庆眼睛瞬间瞪得跟铜铃似的,一脸不可思议道:“老杨这么彪悍啊?可以直接灭了龙虎山?”

裴氏很久没数过这么多银子,刚还点得有来有去的,被杨元庆这么一惊一乍,一时忘了刚才数到多少,手中银两放下,道:“几十万人的军队和几百人的江湖帮派能比得了?”

杨元庆点了点头:“也是,一个帮派怎么比得了一支军队。更何况人力有尽时,那江湖门派在军队面前确实不堪一提。不过,若是信仰呢?老杨应该灭不了吧?”

裴氏轻声喃喃道:“信仰?”

杨元庆点了点头,道:“嗯,信仰!”

裴氏头一次听到什么信仰对抗军队,疑惑的问道:“信仰能打得过军队?”手上的银两已经又忘记点了。

杨元庆笑道:“龙虎山信徒成千上万,源源不绝。”

“这……”裴氏无言以对。

杨元庆起身,把手放在后背,犹如老牛儿上课那般,在屋中缓缓踱了几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裴氏猛得站了起来,怒道:“这是那个道士教你的?”房中瞬间杀气腾腾,空气也变得有些粘稠。

杨元庆头一次见裴氏动这么大的怒火,愣了片刻后连忙摆手道:“不是师傅告诉我,是孩儿自己想的。”

“嗯?”

屋内杀气散去,裴氏眯着眼看着杨元庆,发出一声重重的鼻音。

“娘,你的样子很吓人啊。”杨元庆俏皮的说道。

裴氏莞尔一笑:“你这是要造反的念头啊,这个诛九族的言论,以后可不能再乱说。”

裴氏这么一笑,屋内的气氛也缓和多了,杨元庆跟着笑道:“就我们母子俩,谁会到处去乱说。再说了,这些个道士和尚哪懂得这些啊。”

“就你懂。”裴氏瞪了他一眼,看着手中又忘记多少的银两,嗔道:“又给你打乱了,你先别说话,让我好好数数这到底多少银子。”

杨元庆走到桌子前坐下,道:“数它干嘛,娘尽管收着,大胆花、放心花、开心的花,不够我再找师傅要去。”

裴氏瞥了他一眼,道:“你这孩子!我们拜师学艺,没有给你师傅交学费就已经说不过去了,怎还能收他的钱。要不然还回去吧!”

杨元庆摇了摇头,笑道:“师傅看我长得这么瘦弱,心里舍不得,娘要再还回去,那不得寒了他老人家一片好意。人家常说,师如君如父,给我点钱花也是正常,等我长大了再报答他。”

这话裴氏听得很不舒服,杨元庆自己的父亲喊老杨,半路的道士喊人家君父,也不考虑考虑王爷知道了作何感想。

裴氏瞪了他一眼,问道:“你打算怎么报答你师傅啊?” 杨元庆笑道:“把他供着,早晚三炷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