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工人们的集体出逃(2 / 2)

跟产线的工人的“斤斤计较”相比,办公室的人员就显得大方多了,将自己的晚上、周末无偿贡献出来,只为了一个口头期许过的未来。

其实,朱确打心里也不喜欢到产线上工作,只是在她上班之初,至少有1/4的时间都被叫到产线上,她其实是有一种被埋没、大材小用的委屈的,相信办公室的人员也是同感。

不过产线工人的际遇,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午饭时间,朱确曾问一个看上去年纪很小的姑娘:“你今年几岁了?”

“刚过十八。”姑娘答。

“这么年轻。”朱确感叹到,还有一句没有说出口,“怎么不去上学?”话一出口,朱确就有点慌了,她觉得不应该揭人之短。

姑娘的脸上没有半分的不悦,就坦坦荡荡地说:“读不下去了。”按照李渔的说法,对于某些人而言,早点出来工作,也不失是一条合适的路。

这时,吴凡会出来应一句:“读书无用,像我们这些办公室的待遇和价值,还不如工人呢?”

朱确想了了自己毕业时就业的不易,心中微酸楚。

工人们住宿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工厂提供宿舍,公司负担380一间单间,4个人住;没有空调、热水,甚至没有风扇;没有独立的厨房,只有一个不到2平方米的阳台,还有2平米的厕所。

他们曾跟产线上的女孩聊过:“那你们住宿舍吗?”

“不住,那房子的门是一扇单薄的木门,一揣就开了。”一个小女孩说。

“而且那里的线路不好,很容易融保险丝。”另外一个小女孩说,“一烧断保险丝,就断电了。”

“最要命的是,那里的蟑螂很多。”前面的小女孩说,“蟑螂能爬上你的床,或者早上醒来,你的枕边就是一个死掉的蟑螂。”

听见小姑娘这么一描述,朱确默默地看了看公司的宿舍楼,没想到,如此光鲜亮丽的背后,居然是这样的。

如果不住宿舍的话,那就只能出去租民宿了。确实,附近有些民宿是弄得挺好的;起码为生条件比宿舍好很多,而且配了热水和网络。

也可以在外面租房子,不过这里是工业区;虽名为高新科技区,只是就是一个工业区,要特别留意附近的工厂的废气排放,一个不小心,租的房子正对着废气排放的风口处,整天整天的,房子里都是些废气的味道。这时,就进退两难了,想退掉房子嘛,又还没有满合同期限,心疼押金;不退房子嘛,又心疼自己,生怕自己的肺迟早出问题。

好不容易熬到除夕前几天,回家过年前,罗璇建议锵锵三人行,搞个野外活动,再回家过年。其实市里没有什么景点,就一座高山,政府将它开发成旅游区,人工种植了些枫叶,秋天霜冻之时,就能看见霜叶红于二月霜的美景;至于冬季,人们会到山脚下烧烤,滑草。据罗璇所言,那山涧有一条石路,如果是夏天的话,水从山巅顺流而下。

“那现在是冬天,不就是枯水期吗?”朱确问,这阵子她在产线上一直忙着,颈椎和眼睛都很疲惫,罗璇鼓励她多走动走动。

“正是因为枯水期,是另外一番风味。那被水冲刷过的石头,怪石嶙峋的。你们不想去看看。”罗璇生动地描述着。

“会不会太偏僻?”宁玲边织着毛衣,边问。

“不会,那附近有一家酒店,夏天的时候,直接引山水做游泳池的池水了;冬天还是有些游客的。”罗璇说着。

三人讨论了些时间,终于决定去了,带了些零食,商量了一下防晒等事宜就出发了。

那山涧下正如罗璇说的,是一家度假酒店,最为醒目的就是酒店旁的大游泳池。不过现在是冬天,自然是枯水的,宁玲指着游泳池说:“夏天,我们到这里来玩吧。”

那山涧的小路,其实是没有一条正式的路上去的,是一条陡坡,而且坡度很大,抓着树干,一扶一的,倒是真的爬上了陡坡。

上去之后,就是一条小路,旁边都是些野草,不过看来游客是真不少,已经踏出一条路来了。迎面而来的,是几个下山的人,看来是一家人,那女主人的手中还摘了些野花。朱确一看那野花,心中一喜:“这里还有野花摘?”

“说不定还能摘到桃金娘和油柑呢。”罗璇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