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酒馆里说《道德经》(1 / 2)

不好意思,我算个酒鬼!无聊无奈之时,就去镇上一家小酒馆找些闲人喝点小酒为乐!

老百姓们除桑麻之事外,出来喝点小酒时无非也就说下这不该那不该的。

其实,这绝对不关我的事。我也当没听到。但他们是要邀我同乐的。

大家都默守个陈规,不说收入!

在这么个最低层次的小酒馆,谁还敢说收入多少?那种宝气之人,没人待见!

酒多酒少都无所谓。大家打酒一起喝,喝差不多了,自己可退场。实在没人陪了,自己也可独自再喝两杯。不过这种情况很少。

我去的回数多了,老板都与我成了朋友。

恰好老板很渊博,什么都会吹!

他最喜剧的地方,就是自己一喝多点,或遇别人喝多点,就点头嗑脑地说道:“与其昭昭,不如昏昏!”

我不晓得此话出处,只觉得甚是古奥但也不好问,便决定百度一下!

唉!好奇害死猫!百度后我才知道了这是《道德经》上的句子。

其实对《道德经》我当初也没当回事,只晓得很出名。

因为太高深了,不敢攀登!

而酒馆那老板常念这话,居然引起了我的注意!

莫非他还是一代高人?

我也曾求教于他,但他对此只笑不答。

这就更让我觉得他更高深莫测了!

其实,他也不懂!

不过,这惹得我对老子写的《道德经》很是感兴趣起来!

于是,我便买了一本小册子的《老子》来读。

但那书的确不咋的,居然把《道德经》当成哲学书来看待和解说的。

整个内容就被解说得支离破碎、毫无头绪的了。也弄得似是而非,让我读得满头雾水的。

没办法,我也只能把它放在一边,只偶尔去翻看一下就算了!

《道德经》的确文辞古奥很了,不容易理出头绪来!

后来,我在网上查阅《道德经》的解说,甚至一句一句地查,也发现众说纷纭,没一种解说好靠谱!

而此时《道德经》在国际上居然翻译量达到了世界第一!

这我就搞不懂了!莫非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弄不大懂的书,外国人还看得进去?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段时间,倒是找到了一条有用的解说。那是《汉书》作者班固对道家的评价!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是这样评价道家的:“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赚。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汉书·艺文志》)。

这翻译一下就是:班固说“道家,大概是出于史官。他们记载历史以来的成败、存亡、祸福等形成的原因,然后知道了秉持社会治理的根本与关键要点,倡导统治者要自守清静无为与虚怀无妄,自持处于卑下的谦让态度。

这就是教授统治者面南背北坐稳国君之位的长治久安之术。

他们这套理论是符合《克壤》歌(《诗经》所录第一首,题目变为《击壤歌》去了。)所描述尧帝治世情况的。也符合《易经》中所说“赚”的道理(即收获比付出多)。

凭着一个“谦下”就可以使大家都受益。这就是道家之所长。”

老子是周王室的史官,这个我晓得。按司马迁说他父亲最后也学道学,而成了道家学者去了。所以道家是史官们发展起来的肯定没错!

那么,史官们喜欢玩哲学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