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学子意气(1 / 2)

酷暑的六月下旬,适逢文华书院的期末院典收尾。

院典有期初、期末之分。期初院典定在每年九月初五,为迎接新到弟子而办;期末院典则为每年的六月廿三,为欢送结业弟子而办,经“文圣”诸葛文子始创,后成惯例。

文华书院的学制为三年,在入学之后的三个学年里,书院里会根据院内学子们的个人资质高低、喜好偏差以及志向领域不同而因材施教,入院学子们的学习内容涵盖诸如文化、历史、艺术、礼仪、商业、武术、兵法、机谋、辞辩等各项内容。

并且,文华书院采取的是全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在没有完成期末院典的结业考试之前,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离开书院。此项规定意在坚定文华书院学子们的求学信念,使学子们将心思全神贯注在三年的自我提升装备上。

让人稍觉欣慰的是,在每年期末院典的仪式期间,也会允许往年已经结业并且有时间的师兄们返回书院,与师弟们分享学成之后在外体验世事人情的见闻感受。

当然了,同窗苦读的师兄弟们在每年一聚的闲暇时段里,年轻人之间肯定少不了一场场热闹喧嚣的聚宴。

......

临近日落的百杏山中总是到处弥漫着说不出口的祥和与宁静,除却山林中不时穿出或急促、或嘹亮、或清脆、或婉转的叽喳鸟鸣声,新鲜的空气混合着些淡淡的松果花香会给身处其中的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让行走于其内的外来游人叹为观止,乃至流连忘返。

文华书院院门处,走出了两个长身玉立的少年,约莫十八九岁的年纪,只不过左边的看上去俊逸洒脱,右边的有些清朗持重。

“耿达,听说这几天是新合县的“荷花节”,咱俩也去瞧瞧呗。”左边那人晃了晃脑袋后对身旁的人说道。

“现在已经是酉时一刻了,我们如果现在过去的话,晚上可能就赶不回去了?”那位叫耿达的明显有些迟疑。

俊逸少年笑了笑,故意提高了一些音量,打趣说道:“你跟我讲讲你这么着急今晚赶回去有啥要紧事儿吧,没听你说过村里有你相好的妹妹啊。”说罢,俊逸少年哈哈大笑起来。

耿达闻言,先是紧张地前后左右四处张望了一下,见到周边的师兄弟们并没有注意到两人这里,方才放低声音告诫旁边的俊逸少年:“我说灵杰,你能不能声音小一点,我跟你说正经的呢。”

叫“灵杰”的俊逸少年听到后,装作不满地说道:“耿达你小子心里天天想啥呢。我跟你讲一起去新合县看‘荷花节’的事情哪里不正经了。你怎么非要把关注点放在相好的妹妹上面呢?”

说完这几句话后,唤作灵杰的少年又补充玩笑道:“跟我透露一下,你小子是不是开始思春了?但现在是赤日炎炎的夏天啊,你这思春的时机也不对呀!”

耿达也是知道自己这位从小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儿时好友唐灵杰的脾气秉性,晓得只要不接茬,等他的兴奋劲儿一过去,自然而然就能与人进行常规交流了。

是故,耿达对于唐灵杰开自己的玩笑不予置评,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的发挥表演。

唐灵杰见耿明对自己寻他乐子的反应冷淡下来了,也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兴致,转而以一种委婉的语气说道:“耿达,我的好兄弟,你就陪我一块儿去看看呗。”

耿达无奈地说道:“有什么好看的,惹得你一副不去不行的样子。平常对学业功课也没看见你有这么大的兴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