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东西两市(1 / 2)

东市和西市作为李唐皇朝帝都景阳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不仅是全国工商业的贸易中心,还是李唐皇朝与其他外邦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人们经常把购物称为“买东西”,其中的“东西”最初就是指代李唐皇朝景阳城两大集市的“东市”和“西市”。

东西两市位于朱雀大街东西两侧的第三条街道之上,不仅位置相同,而且左右对称,分别隶属于千秋县和太平县。

两市各自占地约有两坊之广,面积大致相等。其中东市东西长约三百零八丈,南北长约三百三十三丈;西市东西长约三百零九丈,南北长约三百四十四丈。

在两市内部,各有纵街两条和横道两条,形成“井”字型的九大街区,周围有围墙将它们同住宅区分割开来。两市的四周各置两门,每市各有八门,每门都与市内主干大街相通,以方便人流和物流的进出。

商户入市则按照“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的行规。市内生产和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会聚集排列在同一个区域,叫做行。堆放商货的客栈,叫做邸。邸既可以为商人存放货物,又可以替他们代办大宗的批发交易。

......

景阳城作为李唐皇朝的帝都所在,经过新朝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和妥善管理,现在已经成为了人气异常火爆、商业格外繁荣的国际性大都会。

耿明带着唐灵晨出了襄天侯府,先朝东走拐过了一个弯,继而向南穿过了两条主干道,一路上慢慢悠悠,走走看看,大约用了一炷香的工夫便来到了景阳城的东市。

东市位处朱雀大街以东第三条街道和第四条街道的中间,北临连接景阳内城东门春阳门和西门秋霞门的春秋大道,与龙兴宫隔着一条十字街相望。

作为诸条街道的交汇之所在,可以称得上是黄金地段。现在不过是辰正初刻,东市的几条主要街道上便已经是人喧马嘶的场面。

或许是因为耿明适才对自己的真情流露,此时走在东市街道上的唐灵晨变得明显活泼了许多。

耿明也是想着终于可以卸下身上和心里重担的缘故,能够好好地尽情放松一下了,所以便任由着唐灵晨挽着自己的胳膊,不断地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之中连挤带窜的,时不时在一些店铺中看到摆放出来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唐灵晨不由自主地驻足观赏或者把玩。

虽说现在是骄阳似火的夏季,但因为有身边佳人的惊叹娇笑声,倒也让被暑气蒸腾的耿明甘之如饴。

“成郎,这东市的人流还真是多啊!”唐灵晨发现越往东市里面走,人群是愈发地拥挤,忍不住地咂了咂嘴感慨道。

毕竟在这次来景阳城找耿明之前,唐灵晨多数时候还是待在襄州樊阳县的家里,并没有来过景阳城,也不曾见过如此水泄不通的人海。

耿明虽说之前也没怎么逛过集市,但是对景阳的东西两市也是闻名已久,听过不少的传闻,于是一边护着唐灵晨朝前走,一边向唐灵晨介绍道:“因为东市更靠近紫玉宫和龙兴宫,所以群臣们为了方便上朝,都纷纷集中在朱雀门大街以东的坊中修建和购买住宅,这就令东市周边多为皇室贵族以及文武百官的居所。”

“另外,地方诸州、藩镇的驻京机构和全国各地的进奏院也多分布于东市附近,国子监和进京赶考的学子也多来往于东市活动,这就让东市不可避免地带有更多的官家味道。因此,东市的客源较西市相比,达官贵人也就更多一些,使得东市的高端餐饮业、娱乐业和青楼业异常发达。”

听到耿明这么一说之后,唐灵晨这才注意到目之所及的行人买家确实多是锦服华裳的美妇娘子和达官显贵。

“原来是这样啊。”唐灵晨似有所悟地回应道:“没想到成郎你对东市还挺了解的。”

耿明摆摆手说道:“我这也是道听途说的,东市的工商业分门别类,有二百二十行之多,不仅有笔行、铁行、肉行、金银行、雕版印刷行,还有赁驴骡等牲口的脚行、出售胡琴琵琶的琴行、买卖锦绣财帛的衣肆,多为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高官显爵的需要。”

唐灵晨在行进的过程中发现真是如耿明所讲,不由得好奇心又增加了几分,问道:“东市的物品都这么丰富了,那西市主要是出售什么货物的呢?”

耿明知道唐灵晨出身于商贾世家,在家庭环境的长期耳濡目染之下,多多少少对涉及到商业方面的话题会有一些有别于寻常人间女子的求知欲。

于是乎,耿明便将自己对西市也所知不多的了解向唐灵晨和盘托出地介绍道:“因为西市距离李唐皇朝景阳城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远门较近,所以这里成为了景阳城对外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

返回